天津自贸区:“京津冀”的试验田

作者: 李杨 王敏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李杨 王敏

    4月21日,天津自贸区揭牌,中国北方有了第一个自贸区。
    “天津自贸区将立足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打造服务区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综合平台,达到‘落一子、全盘活’的效果,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率先挖掘改革潜力,破解改革难题。”天津市市长黄兴国在挂牌仪式上表示。

三个片区发展基础良好

    天津自贸区的实施范围达119.9平方公里,涵盖天津港片区、天津机场片区和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3个片区。
    “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深入推进,天津自贸区3个片区都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天津自贸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剑刚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说,天津港东疆片区是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港口是天津的核心战略资源和最大优势,可以接卸所有能够进入渤海湾的船舶。东疆保税港区是全国面积最大的保税港区,先行试验了融资租赁、航运金融等一系列改革开放措施,已经形成了租赁、航运、物流、贸易结算等特色产业集群。天津机场片区是天津市先进制造业和研发转化的重要集聚区,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在机场片区共投资了160多个项目。以机场片区为基地,大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项目纷纷落户,机场片区已经形成了“三机一箭一星”的产业格局,天津成为了国内唯一同时拥有航空、航天两大产业的地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是天津金融改革创新的集聚区。近年来,天津引进设立了一大批金融机构,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金融“全牌照”的城市,特别是在股权基金、创新型交易市场、融资租赁、产业金融等方面形成了特色优势。
    “天津自贸区3个片区实际上就是滨海新区的3个功能区。”滨海新区区长张勇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今年以来,在天津自贸区范围内,新增注册企业已达2660家。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着墨不少。例如,《方案》提出,自贸区要在5个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其中之一就是推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包括增强口岸服务的辐射功能、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金融市场一体化、构筑服务区域发展的科技创新和人才高地。
    同时,《方案》还提出,鼓励航运物流、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向自贸区集聚,形成有利于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促使自贸区成为京津冀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天津自贸试验区既是天津自身的,同时也是京津冀的自贸试验区。”天津市副市长阎庆民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天津是一个临港、临海城市。未来,京津冀三地如何实现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和检验检疫通关业务一体化、如何推动天津和河北港口一体化,实现区位发展和优势互补、如何支持北京、河北两地在天津自贸区延伸他们的专属物流园区,以天津港为出海口,实现物流体系与政策体系的双覆盖,在这3个方面,要增强天津自贸区口岸服务的辐射功能。”阎庆民表示。

办出天津特色

    “自贸试验区建设不是齐步走,不能同质化,要体现各自特点,形成具有特色的经验,这是中央对4个自贸试验区的重要要求。”黄兴国表示。
    “两个‘最重要’决定了天津自贸区的特色,即中国北方最重要的开放口岸和中国中心城市最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天津市自由贸易区研究院执行院长刘恩专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海、空港联动发展是天津自贸区一大特色。“我们将全面加快海、空两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港口能级,发挥保税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优势,实现海、空两港联动发展,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黄兴国说。
    天津自贸区东疆片区办事处主任张爱国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说,在北方各大港口当中,天津港的腹地范围最广阔。2014年,天津港吞吐量达到5.4亿吨,稳居全球前四,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400标箱,接近全球第十。
    “天津自贸区将依托欧亚大陆桥,大力发展过境集装箱班列运输,增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转口贸易服务功能,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促进北方地区口岸服务辐射能力。”张爱国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方案》对金融制度创新做了具体描述,主要包括:设立中国天津租赁平台,支持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中国金融租赁登记流转平台,推进租赁资产登记、公示、流转等试点。
    “这两个平台目前是天津自贸试验区所独有的,体现了国家对天津发展租赁业的大力支持。”刘剑刚介绍。
    截至目前,总部设在天津的租赁公司有288家,占全国15%;注册资金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占全国20%;业务总量超过7000亿元,占全国27%。东疆飞机租赁规模已占全国租赁飞机增量的95%以上,成为我国的飞机租赁中心,形成了以飞机和大型航材租赁为主导,船舶和海工租赁、设备和不动产租赁快速发展的格局。
    “离岸金融与融资租赁相互促进,为天津自贸区的金融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刘恩专介绍说,“东疆片区实现的金融模式创新,几乎涵盖了自贸区金融创新的主要业务,对于航运中心建设、国际贸易新模式的探索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东疆片区已经成为了融资租赁的‘中国中心’,自贸区的政策优势,将使东疆成为融资租赁的‘自由港’。”
    天津市金融工作局局长杜强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天津将加快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租赁业发展政策运行环境,重点做好统一内外资融资租赁企业准入标准、审批设立内资试点融资租赁机构、允许融资租赁企业开展主营业务相关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设立专业子公司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