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消费转型升级支撑价格平稳运行

作者: 李晓琮 尹明波
    中国经济导报讯 李晓琮 记者尹明波报道 据山东省物价局消息,今年以来,山东全省市场价格运行总体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低开稳走,低位运行,服务项目价格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支撑作用稳定增强,工业生产领域价格继续下降,但在3月份降幅收窄。

价格下行压力较大 工业生产者价格持续下降

    统计数字显示,一季度,山东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2%,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位居第15位,在华东六省一市中居第4位。
“今年山东1、2、3月份CPI分别上涨0.9%、1.7%和1.2%,CPI同比涨幅已连续7个月在2.0%以下。食品价格涨幅回落,进一步加大了价格总水平的下行压力。”山东省物价局局长陈充认为,山东一季度CPI涨幅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回落0.7个百分点,回落趋势愈加明显。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年全年回落1.7个百分点,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3个百分点,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作用已经由首位退居次要地位。
    截至3月份,山东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已分别持续38个月和35个月同比下降。
“这种状况有点令人担忧。”陈充表示,“但同时,一季度,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和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4.2%和4.3%,其中3月份同比均下降4.3%,降幅比上月分别收窄0.2和0.3个百分点,终止了去年9月份以来二者降幅逐月加大的态势。这是好现象。”
    据统计数字,3月份,山东列入统计的40个行业出厂价格同比24降2平14升,降幅最大是石油、黑色金属、煤炭等采掘业,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同比下降45.4%;部分加工制造业价格也下降明显,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下降19.7%,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下降14.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5.3%。

消费结构逐步调整优化

    一季度,山东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0.9%;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3%,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高1.1个百分点,比消费品价格高1.4个百分点,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0.6个百分点,成为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的首要因素。
    从具体分类看,一季度,公共服务和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价格涨幅较大,衣着类价格上涨4.1%,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教育、耐用消费品、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服务价格上涨较快,分别上涨7.2%、3.3%、1.7%、1.3%和2.2%,旅游因处淡季价格下降0.7%。
“上述数据说明,山东消费转型升级对价格的支撑作用稳定增强。”在山东省物价局综合法规处处长李东方看来,当前经济、物价下行压力较大,既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反映,也是外部环境变化作用的结果。“初步预计,今年全省价格总水平涨幅将在低水平保持平稳运行。”
    据李东方分析,导致价格总水平出现这种态势的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需求不旺制约物价上涨。在新常态下,全省经济处于换挡期,新旧产业与动力转换还没衔接到位,传统产业、房地产投资相对饱和,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不足,加上国内外需求疲软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全省消费增长基本平稳,投资、对外贸易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出现回落,总需求呈现缓中趋降、降中趋稳的态势,总需求不足制约了价格总水平的回升。
    第二,供应充足不支持物价明显回升。201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919.3亿斤,实现“十二连增”,瓜菜产量突破1亿吨,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虽然全省在加快结构调整、化解过剩产能矛盾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长期积累的产能过剩矛盾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大多数产品仍供过于求,加上工业生产领域价格持续下降,向消费领域传导的效应进一步显现,价格总水平出现明显回升的可能性不大。
    第三,输入型通缩压力加大。去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对国内价格运行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当前看,美元走强,全球需求萎缩,供应增加,2015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难有起色,对国内经济运行构成通缩压力。

主动作为、积极应对

    “面对当前物价和经济形势,政府、尤其是物价部门应该主动作为、积极应对。”陈充强调,山东省物价局将从5个方面入手,加大措施力度,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完善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按照“保两头、放中间”的思路,推行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制度,整合面向“三农”的各项财政补贴资金,为农民提供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和目标价格保险保费补贴,提高资金补贴效率,进一步稳定农业生产,防止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
    二是积极深化价格改革。陈充指出,当前价格改革进入攻坚期,同时价格总水平低位运行,为深化价格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窗口期”,也有利于服务型企业降低成本,引导市场资源的更合理配置。山东将着力深化价格改革,修订省级定价目录和政府定价听证目录,完善政府定价、行政事业性收费、服务价格目录“三个清单”制度,加强放管结合,更大程度让市场定价,不断撬动社会投资,增强市场活力。
    三是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企业建立完善成本倒逼机制,建立健全内部“市场价格核算”机制,鼓励工业企业创新。进一步清理涉企收费,加大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整治力度,减轻企业负担。
    四是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价格秩序。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加快完善市场价格规则,严厉打击价格垄断、串通涨价等不法行为,打破价格垄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给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价格环境。
    五是加强价格舆论引导。全省物价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价格舆论引导,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形成良好舆论氛围,稳定市场预期,避免价格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