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无论是境外卡组织,还是众多的“支付宝们”,都对中国银行卡清算市场形成良性格局提供了有力条件。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李盼盼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全面开放银行卡清算市场作出了安排,在银行卡清算业务领域形成具体明确的准入规则和管理制度。
该《决定》将于6月1日起实施。根据相关规定,符合条件的企业法人可依程序申请成为专门从事银行卡清算业务的机构,境外机构也可通过申请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参与我国人民币的银行卡清算市场。
随着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金融事务,全面放开银行卡清算市场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一件大事。该政策的出台对中国银行卡清算市场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又该如何应对?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独角戏”变身“大合唱”
自2002年成立起,中国银联的“独角戏”一唱便是12年,除了中国银联,中国银行卡清算市场没有出现过其他身影。尽管包括VISA、Master等国际卡组织巨头也曾虎视眈眈,却终究没有拿到入场券,只能分享中国消费者境外消费的部分市场。
而在今年6月1日后,这种情况将发生改变。一纸文件,吹响了国内国际巨头角逐千亿市场的号角,国内清算市场放开了。
所谓银行卡清算机构,是指专门从事银行卡清算业务的企业法人。银行卡清算机构通过设立统一的银行卡清算品牌,健全清算标准体系和业务规则,发展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入网,实现银行卡的发行与受理。
虽独占垄断地位,但银联对于促进中国银行卡产业跨越式发展功不可没。截至2014年底,全国累计发卡量达到49.36亿张,银行卡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持续增长,从2002年的4.7%提高至2014年的47.7%。
清算市场开放后,冲击最大的就是银联。银联总裁时文朝曾表示:“银联就此将要‘裸泳’了。”面对已经摆在眼前的竞争,中国银联近日表示,将与其他银行卡清算机构在同样的监管条件下,依法合规开展平等的市场竞争。
多足鼎立促良性竞争
直面竞争,是银联作为中国银行卡清算市场“老大哥”应有的态度。事实上,此次政策的推出,对银联来说也并非利空,且银联对市场开放早有准备,去年底银联就提出“二次创业”的概念,先在银联内部进行“自革命”。一方面通过各种主题营销活动巩固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加快国际化进程,同时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支付平台建设。
但扑面而来的竞争仍不容忽视。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联主要面对3个竞争对手,一是境外发卡机构VISA、Master等,它们一直想进入中国,同时具有丰富的经验。二是那些客户量大、网络服务覆盖广的国有大型银行,资金实力雄厚,客户基础好。三是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网上消费汇中,业务量大,网络收单量大。
其中,最积极的莫过于外资信用卡组织。VISA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新颁布的决定充满期待,希望相关规定将允许更多的参与者来参与国内支付市场的建设与发展。并表示将对新颁布的规定予以研究,并且期待相关监管机构能够颁布进一步的实施细则。
而最被看好的是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在2005年以后,逐步发展起来。2011年5月,央行颁发了第一批支付牌照。4年后,国内已经有269家第三方支付机构拥有牌照,其中前20名第三方机构占据了整个支付市场90%的市场份额。
“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线上通过和银行‘直连’,在支付清算时绕过了银联,因此在线上形成另一块巨大的市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曾刚介绍,线上支付分三种。第一种是网银通道,相当于银行内部的转账交易。第二种是银联通道,它背后是两百多家银行,只要银行卡上面有银联标志,无论拿哪家银行的卡都可以支付。第三种,即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这种支付方式,既可以通过给支付宝充值,也可以通过支付宝直连银行的快捷支付,但无论怎样的方式,都与银联无关。
在曾刚看来,由于整个经济商务都在快速互联网化,支付宝等机构已经在线上先入为主、捷足先登。“支付宝们”是以客户的良好体验为设计初衷和目的,而传统银行支付结算系统是以自身系统安全为出发点的。良好的客户体验和高效的结算方式,使得线下支付结算业务随着经济商务大背景的向线上转移而快速转入到支付宝,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线下支付结算以及清算市场。
由此看来,“支付宝们”的做法正是契合了很多线上商户的心理需求,不管连接的是银联,还是支付宝,收费费率不是商户唯一关心的问题,最重要的不仅是安全,还有综合服务。
其实,无论是境外卡组织,还是众多的“支付宝们”,都对中国银行卡清算市场形成良性格局提供了有力条件。因此,曾刚指出,境外卡组织通过外币的银行卡清算服务参与我国清算市场,方便了持卡人的跨境消费,对提升我国支付市场的服务水平,改善服务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对于“支付宝们”,郭田勇强调,不同竞争者的参与,提供不同的银行卡清算品牌和服务,可以为产业各方开辟更多的合作机会,可以给予消费者更多的选择空间,可以促进市场良性竞争和规范运行。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有竞争固然是好事,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正如郭田勇所强调,银行卡清算业务包含持卡人、商户、收单机构和发卡机构的大量金融信息,涉及重大公共利益。需要自身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现代化管理。
因此,必要的门槛也要设立。根据《决定》,申请成为银行卡清算机构需要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至少具有符合规定条件的持股20%以上的单一主要出资人,或者符合规定条件的合计持股25%以上的多个主要出资人;且提出申请前应当连续从事银行、支付或者清算等业务5年以上。
对此,曾刚表示,银行卡的清算组织从全球来说都是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基础设施需要有一定的综合实力才能适度的控制风险,才能满足清算的需要。所以,有一定层次的准入门槛是为了实现市场开放竞争效率及金融风险可控之间的平衡。
如此高的门槛,国外的银行卡清算组织是否也会遭遇一些“水土不服”的情况?郭田勇表示,《决定》对于新申请的清算机构提出的要求较高,这样的要求表示只能是有实力的机构才能准入。新进入中国市场的卡组织并不会很快发挥优势,未来短期内银联的优势地位仍将持续。根据《决定》给出的时间表,新的银行卡清算机构最快需要两年成立。
对于未来银行卡清算市场的巨头何时出现,郭田勇指出,成为行业巨头需要一个过程,但预计发展会比较快,主要是要协调发卡机构之间的协作,打通收单机构上下游。
消费者从中受惠
目前,中国银行卡刷卡费率在0.38%~1.25%不等,其中餐饮行业刷卡费率较高,一直遭受诟病。
但其实微信、拉卡拉都早已推出自己的POS终端。对商户而言,这些POS终端不仅安装价格便宜,费率也相对比较低,但由于一些原因这些最终都没有大面积铺开使用。
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允许更多机构进入人民币银行卡清算市场无疑是福音。郭田勇认为,卡组织多了将带来激烈竞争,百姓选择的余地也大了。而在充分竞争下,消费者在刷卡消费时不仅可有多种选择,也可能会因为费率的下降而最终受益。同时,郭田勇强调,这将提高清算效率和服务水平,也会成为这些卡组织竞争的核心实力。
同时,“对于喜欢出境游的消费者来说,VISA和Master等国际卡组织的进入,为多币种银行卡需求打开了新的大门。”曾刚指出,以后单一带有VISA、Master等卡组织标识的银行卡在境内POS上无法受理的局面将成为历史。VISA、Master、美国运通、JCB等都可能通过其会员银行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信用卡。也就是说,除了消费者已使用多年的银联卡,以后将有更多品牌的银行卡可供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