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萱 李慧杰
前不久,欧洲证券与市场管理局(European Securities and Markets Authority,简称ESMA)通过其中央存储库CEREP公布了2014下半年在欧盟注册或认证的25家信用评级机构评级表现的有关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25家评级机构所披露的结构融资评级存量为19.24万项,占所披露的全部评级存量的60%以上,但结构融资评级业务存量同比缩水,同时结构性融资产品的违约率均同比下滑。
结构融资评级在评级业务结构中占比超六成
CEREP将评级业务划分为四类,这四类业务是企业评级、担保债券评级、主权与公共财政评级以及结构融资评级。经统计,截至2014年底,25家评级机构所披露的结构融资评级存量为19.24万项,占所披露的全部评级存量的60%以上,是评级行业最主要的细分市场;而企业评级、主权与公共财政评级分列第二、三位,二者的业务规模比较接近,担保债券评级占比不足5%。
就标普、穆迪、惠誉三大机构而言,其业务结构存在较多相似之处。首先,结构融资评级占比均在50%以上,尤其是惠誉,截至2014年底其结构融资评级业务比重接近78%;其次,三家机构普遍重视主权与公共财政评级的发展,这也是其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体现,对于标普和穆迪而言,主权与公共财政评级已成为第二大业务板块,2014年底标普的主权与公共财政评级存量已达到其全部业务的三成以上。
除三大机构之外,DBRS、KBRA等大型评级机构的结构融资评级业务占比也相对较高,而其他的评级机构,特别是欧洲的一些小型评级机构,其业务重心主要集中在企业评级领域,对于结构融资、主权或公共财政的评级涉足较少。
结构融资评级业务存量同比缩水
虽然结构融资评级规模远超其他类型评级业务,但是近年来结构融资评级的存量已呈现收缩趋势,据统计,2014年同比缩水近8个百分点。其中,标普、穆迪、惠誉三家机构的结构融资评级缩减较为严重。
以惠誉为例,2013年底,其结构融资长期信用评级存量为5.30万项,2014年新增评级0.22万项,新增比例(即年内新增量与年初存量之比)为4.13%,同时退出评级量却有1.36万项,退出比例高达25.61%,其中因融资产品到期而退出评级的只有0.24万项。截至2014年底,惠誉的结构融资长期信用评级存量为4.16万项,同比减少21.49%。
实际上,三大评级机构结构融资评级的收缩可一直追溯到2008年。2008年之前,结构融资评级市场的发展势头相对较好,据统计,2003年至2007年的5年内,标普、穆迪和惠誉三家机构该类业务每年新增比例均在20%以上。但是在金融危机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下,结构融资评级市场的扩张速度瞬间放缓。以惠誉为例,2007年底惠誉结构融资长期信用评级量为6.76万项,当年新增比例24.31%,而2008年新增比例迅速降至2.35%,类似的情形同样也发生在标普和穆迪两家机构。从最近3年的情况来看,三大机构结构融资评级的年度新增比例已开始缓慢回升,但却从未达到过5%。
结构性融资产品违约率下降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结构性融资产品的违约率曾一度冲向历史性高点,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违约率已开始出现回落。2014年,标普、穆迪、惠誉、DBRS等评级机构所评结构性融资产品的违约率均同比下滑,特别是标普,其评级的长期结构性融资产品违约率由2013年的4.45%下降至2.62%,从A级到BB级、CCC级到C级共六个级别对应的违约率均有所下滑,其中A级对应的违约率已降为零,BBB级违约率降至0.02%。
同时,从等级迁移矩阵的变化情况来看,各大评级机构的结构融资评级稳定性较以往略有改善。2014年,三大机构的结构融资长期信用评级上调率与下调率之和同比降低,以标普为例,2013年其级别上、下调比率之和为13.37%,2014年降至9.10%,级别调整率明显下滑。
此外,2014年三大机构对结构性融资产品的级别上调与下调之比较2013年显著提高,其中穆迪和惠誉的级别上调平均幅度大于其平均下调幅度。
截至2014年底,标普、穆迪和惠誉三家国际评级机构的各类信用评级存量总和超过26万项,占本次公布的25家信用评级机构业务总存量的80%以上。仅就评级业务规模与多样性而言,其他23家评级机构目前难以与三大机构匹敌,其中大部分中小型机构发展历史较短,业务发展更侧重于某些类型的评级细分市场,并且业务范围的拓展能力也相对有限,虽然这些中小型机构已展现出成长的活力与空间,但短期内仍难以撼动三大机构的市场主导地位。
(作者系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研究部研究员)
名词解释
结构性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利用特定目的实体,将拥有未来现金流的特定资产剥离开来,并以该特定资产为标的进行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