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易复制,O2O多数终将陷入“红海”

作者: 卫人
王乃玲/CFP
卫人

    最近一些日子,在小区的停车场和周边,笔者不时会看到上门洗车的电动三轮车。对此,笔者并不陌生,知道看似低端的洗车服务,其实和浩浩荡荡的电商配送车辆一样,都是如今走在时代前沿的互联网新锐。
    上门洗车起初为了推广,推出过1元洗车的服务,显然,这和当初打车软件通过补贴低价竞争的做法如出一辙。过了推广期,洗车的单价为20多元,这与笔者在洗车店办卡相比,基本上没有什么价格优势。据报道,洗车员月薪稳定在七八千元左右,过万也并非遥不可及。
    原因很简单,洗车平台初期并不考虑盈利,烧钱都是为了占有市场。
    这让人不由想起了一度风光的打车软件专车司机,同样也曾因高补贴让出租车司机羡慕不已。但市场终将回归理性,在降低甚至取消了高额补贴后,不再烧钱的创业者是否能够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呢?
    事实上,从洗车到专车,再到网络外卖,许多O2O(线下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的创新根本没有考虑运营的可持续性,创业者所考虑的是吸引眼球,争取占有更多的用户,但在价格补贴取消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客户的快速流失。
    而备受关注的打车软件,目前也有了新的进展。据报道,日前北京96106统一电话召唤出租车的平台推出了手机打车软件“飞嘀打车”,车辆全部来自正规出租,目前已有1.5万辆加入,乘客使用软件可积分并能在2万多家商户消费。乘客可选择在线和现金支付两种方式。
    而在此前,上海交通委、四大出租车企业代表和滴滴快的联合建设的上海出租车信息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营。这是第三方打车软件第一次正式与官方合作。据报道,成都市出租汽车协会将在9月底前启动出租车互联网打车功能。此外,南昌、福州此前已分别推出与滴滴、快的相似的打车软件APP。
    在这些地方中,滴滴快的在上海显然是幸运的,至少他们通过与出租车企业携手占有了一席之地。如果更多的地方效仿北京等地的做法,滴滴快的将会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合法的身份尚在争取之中,而另一方面,自己的创新模式已被传统的出租车行业模仿,在未来的竞争中,创新者反而成了出租车市场变革的后来者。
    重创新实验室创始人、乐视顾问王冠雄曾在文章中说:“过去两年有超过100亿美元的投资疯狂涌入了O2O市场。放在整个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上,这个投资狂潮都是罕见的。”而在经历“烈火烹油的非理性繁荣之后,整个O2O产业也许将迎来凛冽寒冷的冬天”。究其原因,业内人士认为O2O存在“三宗罪”:强化体验忽略产品,以忽悠投资为目的,重营销轻管理。除此之外,许多O2O平台的技术门槛过低,易被他人复制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正是因为易于被模仿抄袭,许多O2O平台才会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争取资本投资,依靠高额补贴生存,结果造成了扭曲的市场。据报道,曾经火爆的一个餐饮O2O项目,管理之乱、离职率之高骇人听闻,4个月工龄即可成为单位老员工,O2O项目内部并无产品研发团队,只有一名兼职大厨偶尔研究产品,身为互联网公司居然没有技术。公司数十人的团队,多集中在渠道以及营销方面。
    但概念满天飞的O2O泡沫终将破灭,因为“赔钱赚吆喝”的日子注定是无法长久的,而多如牛毛的技术低端的O2O平台,尽管头顶笼罩着创新的光环,但在狂潮过后,面对的无疑将是一片竞争惨烈的“红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