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大豆里的循环经济

作者: 陈阳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陈阳

    你相信么?一颗小小的大豆,在一座座工厂里辗转加工,除了榨出大豆油外,蛋白、豆皮等也一个不少,上一道工序的副产品都能成为下一道工序的原料,最终被“吃干榨尽”,可生产出两百余种产品。
    这是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近日在益海嘉里集团的河北秦皇岛大豆深加工基地看到的一幕:大豆压榨后,油脂当中的副产品经过加工制作出大豆卵磷脂,用在中和过程中所产生的皂角做酸化油,进一步加工成生物柴油或作为油脂化工的原料;脱脂后的豆粕用来加工烘焙豆粉、食用豆粉、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大豆组织蛋白、水解蛋白等高附加值的蛋白类产品。
    而在制作分离蛋白过程中所产生的蛋白废水,经过厌氧发酵处理后每年可产数量可观的沼汽,可用于生产大量蒸汽供给生产使用,从而相当于每年节约上千吨的标准煤。发酵处理之后的废水再经过处理后可以达到纯净水的标准,可以重新作为生产用水,实现循环利用。
    这还没有结束。油脂在脱色过程中会添加白土,过滤出来的废白土中会含有25%~30%的油,通过挤压可以压榨出一半以上的废油用于油脂化工行业,每年可回收近1000吨废油,剩下的废土可以掺入到煤炭中燃烧,相当于2000吨的标准煤。
    最近几年,国产大豆陷于“减产、低价值”的困局。国产大豆产业陷入困境的关键节点在于加工收益过低,在传统的产业模式下,加工收益主要取决于其含油率,而这恰恰是国产大豆在与进口大豆竞争中的弱势。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多、产量最大的省份,所产大豆蛋白含量高,但出油率较低。国产大豆的主要优势在于高品质的大豆蛋白,这是进口转基因大豆所不具备的。
    益海嘉里通过多年研发、摸索,创新性地研发出“水稻循环经济”、“大豆循环经济”以及“油脂化工循环经济”等模式,不仅极大地推动企业自身发展,也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尤其是在大豆产业发展领域,充分发挥国产大豆“蛋白含量高”的优势,在黑龙江建立了大豆深加工基地,以优质大豆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先进加工工艺,不仅可将大豆精炼成非转基因的小包装一级豆油以及金龙鱼品牌调和油,还利用大豆压榨的副产品开发出了具有高附加值的蛋白类等200多种相关产品。
    在益海嘉里“大豆循环经济模式”下,从一颗大豆提炼成食用油,到各类副产品综合利用,最终可以产生出两百余种产品。一次次的蜕变和转身,实现了一颗大豆最大的价值,堪称“吃干榨尽”的模板。
    据工作人员介绍,在这种产业模式下,国产大豆的最终产值高达5306元/吨,相对于东北大豆4000元/吨左右的价格,每吨国产大豆可实现增值1300多元。如果我国每年1500万吨国产大豆都能实现这样的精深加工,可增值195亿元。一次次的蜕变和转身,实现了一颗大豆最大的价值,实现了大豆行业“吃干榨尽”的模式,提高国产大豆的附加价值,积极探索国产大豆产业的长远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