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利润下降背后的好处:收入涨了,消费增了,暴利没了

作者: 卓勇良
学人简介: 浙江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内容辑要: 企业利润下降,我理解是中国经济资金循环的重大转换,是一种趋于均衡合理的转换。
卓勇良

    纯就统计数字而言,中国企业确实存在着财务危机迹象。今年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9%,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而去年同期,这一指标为同比增长10.0%。比较之下,确可说是一种比较惨烈的断崖式下滑。
    消费需求依然相对坚实。这可说是中国经济严冬中的一股暖流。消费需求坚实源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仍相对较快。2011~2014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分别为7.8%和9.8%,分别比GDP年均增速高0.2和2.1个百分点,亦高于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增长速度。
    然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相对较快,正是企业财务恶化的一个原因。我前年去越南,当地人告诉我,工人月收入不到千元。前些天在柬埔寨投资的朋友告诉我,工人月工资大概100美元左右。而我从日本统计年鉴了解到,2013年,印度、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国家的工人平均月工资,均大致600~800元人民币,是当时中国的1/3至1/4左右。
    中国农民工不再是世上最廉价劳动力。由此再加上其他原因,出口增速大幅回落。1978~2008年,全国商品出口年均增长23.8%,2008~2014年仅6.2%,投资增速亦随之大幅回落。
    这是一种什么情况呢?我理解为是中国经济资金循环的重大转换,是一种趋于均衡合理的转换。原本企业利润的过快增长,通过市场机制的奇妙作用,部分转变为劳动工资的相对较快增长。这样,当出口和投资增长双双大幅回落时,消费增长却依然相对坚实。而今年以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财务恶化,正是宏观经济结构转变的产物。
    究竟有多少行业利润下降?今年1~8月累计,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工业40个行业,利润下降有10个行业,与1~7月累计相比,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这表明,一是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就行业而言并未弥漫扩大;二是占总数3/4行业的利润总额仍在增加。
    究竟谁家利润减少最多?根据利润总额减少大小依次排列,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利润总额减少1769亿元;煤炭开采减少473亿元,钢铁业减少382亿元,黑色矿开采减少216亿元,建材减少183亿元,汽车减少171亿元,其他还有有色金属矿开采,专用设备,开采辅助活动和烟草业。这些行业利润总额合计,同比减少3348亿元,是今年1~8月累计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减少额的4.6倍。
    看看以采矿和原材料行业为主的利润减少表单,初步分析利润下降大致是3个原因,一是投资和出口大幅下降致原材料需求大幅减少,二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走低致账面利润大幅减少,三是反腐。就一定意义而言,这种利润下降,只要不危及金融体系安全,并无大碍,甚至有利于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属典型的经济转折时期的阶段性现象。至于汽车行业,未富先堵,让其缓口气,或不至于有全局性问题。
    进一步分析,与国内消费相关行业比较,总体经营状况仍较不错。如果不包括上述利润下降的10个行业,余下30个行业今年1~8月累计利润总额增速,达10.3%,仅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大大低于今年1~8月累计的同比回落幅度。
    当前中国工业企业财务状况主要是3个问题。一是石油天然气,以及矿采、钢铁、建材等行业大都集中在少数省份,出现区域整体“坍塌”迹象,以及区域性金融潜在风险。二是东南沿海一些亏损破产企业的主业仍相对较好,而是被房地产等拖垮。三是相当部分企业前期利润增速曾长期较高,现猛然降到10%或以下,这就难免令人痛苦,夸大当前困境。
    值此中国经济巨大转折之际,应更善于发现纷繁复杂现象中的积极因素。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或可部分抵消劳动工资较快增长;投资如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应快于账面;房地产投资增速几已跌至谷底,“国房景气指数”连续3个月回升;东南沿海地区小微企业行为转变,经营管理提升优化。所以中国经济不至于那么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