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禹安
    山东临沂一小学一年级某班的学生,上演了一幕“掌嘴秀”,每个孩子必须打自己的嘴巴100下,而且必须高高抬起,重重落下。
    导演这令人诧异的一幕的是孩子们的老师。据说,当时正在上自习课,课堂秩序不好,一些孩子聊天说话。老师很生气,就下了这么道命令。
    刚刚上学的孩子,不敢违抗老师的命令,只能不折不扣地自虐。但在我看来,这100个巴掌,既落在了孩子们的嘴巴上,更落在了老师的嘴巴上。
    “掌嘴令事件”当然会对孩子们造成影响。七八岁的孩子,正在通过自身种种的经历,提炼总结脑子里的思维等号。这位老师的表现,无疑给孩子做出了一个强烈的示范:老师作为威权人物,是可以强迫别人按照他的指令行事的。威权人物如果心情不好的话,是可以拿别人当替罪羊撒气的。
    这两个思维等号一经建立,流毒无穷,不知道这群孩子日后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和烈度将掌嘴令的“精髓”发扬光大?
    但我们并不想停留于此。因为这一荒唐事件暴露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即:老师是从哪里学来的这一套应激处理模式的呢?也就是说,老师的老师又是谁?到底是谁将这一种迁怒于弱势群体的思维等号传授给这位老师的呢?
    中国人自古尊师重教,老师的地位一直是很高的。所谓“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是可以享受终身为父的尊荣的。所以,老师的威权地位一直是不容置疑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威权人物更容易率性行事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老师也必须是一个极具自我约束意识的形象,越是受人尊崇,越是谨言慎行,这才能持续维护老师的良好形象及高尚地位。
    从相关的报道来看,这位率性行事的女老师,刚刚调来此校,缺乏教学经验。但这不是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显然,这位老师的情绪调控能力远远没有达到成熟理智的程度。这很可能与她在成长过程中的某种人际情感缺失大有干系。推而广之,这一事件折射的正是目前还乏人关注的老师基本素质的缺陷。
    什么样的人有资格担任老师,其实是一个非常严肃且重要的问题,学识只是一个方面,而且并不是最主要的方面。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不但需要学习科学知识,更要在群体示范中学习人际知识、情绪管理这一些并未列在课程表上的人生必修课。
    如果老师本人成了负面的标杆,那让对教育抱有重要期望的人们情何以堪呢?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健康富足。否则,不但会误人子弟,甚至会伤人子弟。
    据说,这位犯错误的老师,已经遭到批评处理,被调离到另外的学校去了。可是,我们最关心的是,这位老师的“心病”有没有得到合理的治愈?在新的学校,她会不会用另外的方式来宣泄自己无力控制的情绪呢?更重要的是,我们整个国家,还有多少类似的情绪低能的老师呢?又有谁来给这些老师当老师,教他们学会自如地调控情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