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将是股权投资好风口

作者: 张洽棠
   把控股权卖出的企业的特点包括:企业创始人面临退休,心力和智力达不到发展的要求,他们的二代往往不愿意接父辈的工作。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洽棠

    自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以来,众多专家和企业界人士认为这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股权投资领域也不例外。近日,在由投中集团举办的“2015中国投资年会”期间,就供给侧改革对于股权投资影响等问题,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专访室采访了云月投资合伙人李一。
    李一表示,供给侧改革是利好股权投资的,而云月控股型投资的模式可以将消费升级做得更好。

供给侧改革:利好股权投资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中央最近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您是如何解读这个政策的?
    李一:没有哪个国家的发展不是靠实体经济,仅仅依靠互联网泡沫是难以持久的,这也是中央为什么现在提出改革的要求,就是看见原先消费、投资、出口等等需求是来了,但是最后发现很多东西是不对号的,产能过剩了。那怎么办?产能过剩就是现在经济出现问题,GDP也下调了,尽管下调后仍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现在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和消费升级,是希望这种需求放慢一些速度,同时我们也要好好想一想,到底消费在哪儿、怎么改。例如国企改革,就是因为所谓的“僵尸企业”,换个角度看,其实是产生了一些并购的好机会,国企因为其创新动力没那么强,而民营企业就不一样,民营企业有这个动力,不过没有能力做这个事情。因此,我们希望总体来讲我们有好的基础,才能更好去创新。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宏观经济从注重需求侧转向更加注重供给侧,这种转型对于股权投资有怎样的影响?
    李一:从“三驾马车”到“供给侧改革”,实际上政府投资今后会越来越有控制了,更多希望社会民间的资本参与,所以最近也出现了很多的激励措施,所以我觉得这对股权投资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当然也是因为中国的中小型企业难以得到国家实质性支持。另外,我估计现在可能连国企的改制都希望有股权的投资,我们也在做这方面的投资。政府更多希望通过这种民间的投资来促进,我觉得这是蛮好的,即政策是可以领大方向,而很多具体政策如税收,都要进行调整。要把政府所掌握的一些权力慢慢地交给市场,真正由企业来做,这样的话企业可以放开手脚去做。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未来或将呈现产能过剩和新型供给并存的局面,您如何看待这种情况下的股权投资前景?
    李一:供给侧改革需要企业生产出来的是一种新型的供给,这样的话可以满足现有市场上的一些需求,而不是说像目前很多企业就发生了一些所谓的产能过剩。当然,站在投资人的角度看,即便是产能过剩也能带来一些机会,是什么样的机会呢?产能过剩以后就要求企业进行大范围的一些整合。

    控股型收购:可以将消费升级做得更好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尽管消费升级是大趋势,但专注于消费领域的投资平台并不多,请问云月投资为何聚焦于这个领域?
    李一:中国的消费是目前整个经济增长的动力和亮点,消费升级是大势所趋,机会很多。而在这个领域,中国做到有全国影响力的企业并不多,目前这个市场还是非常分散的。产品品牌也是多种多样的,但真正属于中国非常知名的、到世界上去竞争的品牌几乎没有几个。
    云月作为专注消费深入运营的私募股权基金,除了能够给企业带来资金,而且可以帮企业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协助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带领这些多数为中小型的、民营的消费企业,去国际上竞争。市场需要像我们这样能够为企业带来增值服务的机构。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控股型收购是云月投资比较大的特点,请问为何企业愿意被控股型收购,对于企业创始人有何好处?
    李一:为什么我们会做控股型投资?什么样的企业把企业的控股权卖给我们?通常这个企业最关键的是接班人出现了问题,就是说这些企业都是有第一代创始人,他们的年龄通常都在六七十岁了,面临退休,而且心力和智力达不到现在消费发展的速度和要求。但是他们的二代往往不愿意接父辈的工作,因为现在做实业收益很低。这种情况怎么办,他们不愿意这么拱手把他花了几十年的企业卖给竞争对手。而我们进去以后占大股,比如说70%、60%,也给他留下了非常有意义的30%、40%,所以他觉得这个企业还是拥有一部分,所以从他的情感上来讲的话,他绝对是可以接受,而且我们可以把几个区域的品牌,发展成多区域乃至全国的品牌,他可能没有这个雄心,也没有这个能力做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