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标准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作者: 缪晓琴
鲍筱兰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缪晓琴

    作为城市产业转型的一部分,上海正在奉贤区打造大规模的高端化妆品及健康产业基地,使之形成产品、服务及产业的综合体系。
    高端化妆品及健康产业,将奉贤区优越的自然禀赋与坚实的产业基础相结合,是该区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做出的有特色、差别化的科学选择。而且,它占地少、能耗低、附加值高,符合奉贤区“三减三增”的结构调整路径——即减量增效,减少资源投入、增加产出效益;减人增智,减少人口总量、提高智慧水平;减排增绿,减少污染排放、增加绿化面积。
    建设“东方美谷”,只是奉贤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2015年,奉贤标准化推动转型升级,科学运用企业绩效评价结果,按照A、B、C、D四类,分类施策,培育发展一批、鼓励提升一批、整治改造一批、调整淘汰一批,完成200多家劣势企业淘汰。全面落实产业结构调整3年(2014-2016)行动计划,通过加大对区内劣势企业淘汰力度,加快推进存量土地的二次开发,有效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提升产业能级,实现该区经济平稳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目前,3年行动计划的“腾地7200亩”的任务目标,已实现两年完成。与此同时,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积极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
    “‘3年计划两年完成’,政府还将准备如何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2016年上海市奉贤区两会期间,奉贤区第四届人大八次会议召开“关于稳增长与调结构”的专题审议会。会上,有代表询问奉贤区产业结构调整3年行动计划推进情况。
    奉贤区经委主任徐建龙在回应时表示,“在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如何引进高质量的企业是主要瓶颈问题。下一步,要举产业特色、发奉贤之力,全力打造‘东方美谷’美丽健康这个优势产业。”
    代表们纷纷建议说,奉贤区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地持续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计划,以倒逼机制淘汰劣势企业,提升实业型项目亩均产出。充分发挥闲置土地、闲置厂房招商招租平台作用,盘活利用存量资源。
    据统计,2015年,奉贤区实现财政总收入264.9亿元,同比增长10.2%,完成区级财政收入84.9亿元,同比增长10.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5.7亿元,同比增长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2%。土地出让金合同收入突破130亿元。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区政府大力调结构不无关系。
    据了解,奉贤区以工业综合开发区、生物科技园区、临港奉贤分区、化工奉贤分区、104产业板块的改造提升为抓手,制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体系,标准化推进“关停并转”,调整联吉、金奉源等项目81个,腾出土地近3500亩。明确星火开发区产业功能定位,江海经济园区整体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晨光文具、海利生物成功上市,累计有10家企业登陆国内A股市场,99家企业在新三板、E板、Q板挂牌。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宝龙、苏宁等大型城市综合体相继开业,建设完成4条市级特色商业街,逐步形成多中心、多层级、网络化的社区商业格局。推进上海石油化工交易中心、上海煤炭交易中心等各类平台经济发展。
    持续的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也呈现新面貌。奉贤区抢抓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机遇,坚持“一体两翼、四轮驱动”发展思路,新增商贸型企业4.4万户,名列全市前茅。实现商贸型总税收106亿元,同比增长19%。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加快“千人计划”创业园建设,集聚国家、市“千人计划”人才46名,累计落户项目74个。工业综合开发区和生物科技园区被认定为首批上海市“四新”经济创新基地建设试点。强化与各高校、科研院所联动合作。本区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成果获科技部验收通过。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5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4家。成功创建各级企业技术中心101家,其中国家级1家、市级24家。新增市质量金奖1家、上海名牌8项、上海市著名商标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