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长远绘蓝图 续谱精彩华章

天津市武清区“十三五”时期重大战略任务解读

作者: 王敏
武清区文化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
    “十三五”时期,天津市武清区将全力打造京津卫星城、美丽新武清,建设成为京津双城协同发展枢纽节点、高端制造研发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体经济不断壮大,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全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全市前列。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9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均比2010年翻两番以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0亿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以上。三次产业比重达到3:50:47。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领工程取得明显成效,高端人才、创新平台、科技领军企业等创新要素集聚,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迈进创新型地区和人才强区行列。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5%。
    ——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城镇体系更趋合理,城镇功能和服务能力、农村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显著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持续加大,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全面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40%。完成节能降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空气质量达标天数逐年提高。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法治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形成诚信友爱、开放包容、文明和谐的浓厚氛围,建成全国文明城区。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足。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生产生活安全有序。
    为了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武清区明确了“十三五”时期重大战略任务,对此,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为读者做出梳理。张立冬许会松张巳初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王敏

任务一:大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以推进产业提质增效为主线,外引与内育并举,加快结构性改革,提高产业发展层次,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增强持续发展动力,构建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都市型现代化农业为补充的现代产业体系。
——提升高端制造业发展水平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为方向,提速提质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工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建设高端制造业聚集区。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00家以上,总产值达到4200亿元。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施主导产业培育工程,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引进一批产业龙头企业和关联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产业集群。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计划,加快培育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到2020年,工业新兴主导产业比重提高到75%,形成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3个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
    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坚持高端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和草根经济发展,推动自行车、地毯、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全面转型发展。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引进先进设备,提高生产工艺水平。支持企业开发自主产品,创建自主品牌,增强发展核心竞争力。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协作,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做优做强做大一批骨干龙头企业。推动企业产品营销、商业模式创新,提高市场占有率。
    强化工业发展载体支撑。按照全区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园区高端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推动关联产业聚集,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武清开发区着力做大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加快中欧产业园二期开发,继续发挥引领全区产业升级的龙头作用。商务区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培育经济新增长极。示范工业园按照产业定位,加快实施园区提升工程,积极拓展发展空间,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业能级,打造区域经济增长重要引擎。京滨工业园主要发展智能制造、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产业;京津科技谷主要发展金属新材料、科技研发转化产业;电商园主要发展电子商务及衍生产业;汽车园主要发展高端有色金属材料、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高村科技创新园着重对接首都优质资源和产业外溢,大力发展大数据、生物医药产业,建设高新产业集聚区。
    提高工业集约发展水平。树立“供给侧改革”思维,推进工业集约节约用地,转变粗放发展模式,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加强工业用地项目管理,建立项目招商与建设用地管理协调对接机制,严格项目投资强度标准,统筹项目合理摆放。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清理低效项目力度,置换引进资源节约型高端项目,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加快实施工业园区、镇街产业区“二次开发”、“退二进三”工程,积极推进镇村企业向园区集中,盘活“四空三老”存量资源,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主动对接京津冀大市场,坚持外向型服务业和内向型服务业并重,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举,大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增强生活性服务业服务品质,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培育壮大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产业集群。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依托现有电商龙头,加快电商产业链上伸下延,推动关联项目引进和衍生行业发展,积极发展线下体验、线下交易等新业态。充分利用自贸区武清园优势,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建立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仓储中心、交易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实施电商进村工程,推动农村电商服务站全覆盖。到2020年,聚集电商企业1000家以上,实现年销售额3000亿元。
    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发挥综合商务成本低的优势,以发展楼宇经济为抓手,大力引进发展企业总部以及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采购中心等项目,加快形成以武清开发区和商务区“两区”为核心、4个示范工业园为拓展的商务办公产业集群,建成一批税收“亿元楼”。
    ——提高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坚持生态集约型都市农业发展方向,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建设京津冀重要农产品供应基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坚持点面结合、梯度推进、协调发展的原则,按照“一减一稳三增”思路,逐步调减粮食种植面积,稳步提升养殖业发展水平,扩大设施农业、高附加值产品种植面积,形成生态高效、循环发展的新型农业发展结构。到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蔬菜占地面积26万亩,建成20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园区,建成一批现代农业发展带。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化水平。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运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产业招商。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农产品直销直供和农超、农社、农餐对接覆盖范围。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培育一批地方特色和地理标识农产品。到2020年,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90%以上,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超过100家,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农户比重达到98%。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大力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探索建立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丰富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形式。加强职业农民培训,提高科技推广服务效能。加快放心农产品基地建设,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治理,建立质量检测监管、产品认证和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
    强化农业发展基础保障。统筹推进田、水、路、林综合整治,高标准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维护,提升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大力发展农技专业合作组织,推进保护性耕作、土地深松技术普及,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建设。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保障农田生态系统安全。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发挥先进制造和电子商务产业优势,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产业生态体系。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制造、农业、物流、金融等领域深度融合,培育新型业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鼓励制造企业剥离非核心服务业务,向产业链的研发、品牌、营销等环节延伸,实现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大力发展规模种养、精深加工、营销配送、休闲旅游等,促进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推进产业开放协作
    充分利用五大战略机遇,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方位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源源不断引进建设大项目好项目,为增强产业实力提供有力支撑。推进京津冀产业对接协作,深化借重首都资源,以高端制造、科技研发、总部经济等为重点,大力承接首都高端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实现产业一体、联动发展。与通州、廊坊深入开展产业、人才等方面合作,努力打造协同发展的试验示范“金三角”。充分利用自贸区武清园、“侨梦苑”聚集区等平台,打造对外开放合作新窗口,扩大国内重点地区和海外招商成果。突出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促进关联项目和产业聚集。“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引资3000亿元,实施投资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超过400个,投资10亿元以上突破100个。

任务二: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地处京津高新技术创新产业带的比较优势,加快汇聚各类创新资源,推进产业协同创新,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建设国家创新主轴重要节点。
    ——推进创新载体平台建设
    用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政策,加快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清分园建设,推动武清开发区和京滨工业园、京津科技谷、汽车产业园转型升级,建设一批集创新研发、孵化转化和产业化于一体的创新型载体,构建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推进武清创新社区开发建设,以产业链、创新链拉动人才链,打造创新要素聚集基地、科技研发转化基地和高端人才创业基地。深化与国家级大院大所和京津高校对接合作,集聚一批国家级科研院所、高端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积极推进京津冀国家级大学协同创新基地建设。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建立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小升高”、“小壮大”、“小做强”等重点工程,加强“小巨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科技型企业组建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研发机构,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开发杀手锏产品。大力实施企业上市融资工程,支持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扩大企业融资,提升发展活力。到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1万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500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0件以上。
    ——实施双创引领工程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托园区创新研发平台,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或运营新型孵化平台载体,建成10个以上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完善孵化器专业孵化功能,推广新型孵化模式,吸引国内外高端研发资源、创业团队、风险投资机构入驻,融合众包、众创、众扶、众筹功能,建设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综合服务平台。健全创新创业政策措施,支持设立创新发展专项资金、创业种子基金、天使资金,完善创业投融资体系。鼓励组织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论坛等创新创业主题活动,开展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培育创客文化,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强化人才支撑体系
    坚持人才强区发展战略,落实人才规划体系,实施“慧聚武清”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本土人才培养“鲲鹏工程”,大力引进培育各领域高层次人才,打造京津之间富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活力的人才聚集地。推进中国天津(武清)海外创新成果孵化中心建设,加快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实施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创新人才服务机制,全面实施“人才绿卡”制度。建立市场化服务体系,引进人才服务机构,构建跨区域人力资源信息共享与服务对接平台,增强发展人才活力。

任务三: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坚持新型城镇化方向,主动融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承接京津城市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打造高端资源要素集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乡一体发展的京津主轴重要枢纽节点。
    ——优化城市空间格局
    按照轴带组团发展思路,统筹推进城乡开发,构筑“一轴、双城、多组团”空间发展格局,建设京津城市发展轴上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提升武清新城功能形象。优化武清新城功能布局,加强城市细节设计,补足差距短板,提升开发品质,打造城市特色,建设创新创业重要引擎、区域公共服务中心、生态宜居新城区。“十三五”期间,完成旧城改造和下朱庄、黄庄、西部片区主体开发,全面树立武清新城现代中等城市形象。
    推进京津产业新城建设。以打造产业创新引领区、产城融合试验区、协同发展示范区为目标,高起点完成京津产业新城规划编制,高标准推进开发建设。推进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与周边地区延伸对接,完成起步区基础建设和招商开发,承接一批首都科技创新、研发转化、教育培训等高端产业和功能疏解项目,形成新城雏形。
    加快重点城镇组团建设。编制城镇组团规划,强化以规划引导城镇组团式发展。依托示范工业园建设,以产城融合为方向,加快梅上、崔大、汊石陈、王庆坨等城镇组团开发,推动城镇功能明显提升,带动周边区域城镇化发展。
    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以全区城镇体系为指导,坚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突出特色,科学编制组团外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充分挖掘城镇产业区、镇村闲置厂房等资源,着力推进产业开发,培育镇域经济增长点。坚持因地制宜,推动有条件的城镇实施居住、商业等功能开发,加快形成现代城镇格局。全面加强镇区市容环卫、公共设施、绿化景观等维护管理,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城镇现代形象。
    推进美丽村庄建设。健全长效投入机制,提升农村规划水平,依托自然资源科学规划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道路联网、农民饮水安全等工程,完成薄弱村提升改造。建立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设施养护等长效机制,实现农村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推进公共服务向村街延伸覆盖,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构筑对接京津的大交通体系。完善区域路网规划,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区域交通枢纽优势。力争市域轨道M4、M5延伸至武清,启动实施区内部分工程。配合市域Z2线建设,力争北京轨道交通连接至武清北,力争廊涿城际延长线在武清设站,开展京滨与廊涿城际联络线前期研究。推进唐廊高速武清段建设。实施区内路网提升工程,完成104国道、103国道等提级改造,消除梅丰、宝武、津围等普通国省道瓶颈路和断头路。加快公交都市示范区建设,新建武清客运站和大沙河公交枢纽站,实现城区公交全覆盖、镇街园区公交全面开通,力争实施连接天津市区的BRT快速公交建设。积极推动北运河通航。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
    按照现代城市发展需求,健全完善精细化、科学化、长效化的管理体制,全面提升市容环境、园林绿化和城市管理水平。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全覆盖网格化管理。加强违法建筑、户外广告治理,实施重点区域建筑立面美化、城市夜景灯光提升工程。健全城乡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运营维护管理体制,实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建立公共停车场建设管理体系。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系,提高综合执法水平。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完善智慧城市建设布局,基本形成智能、物联、互联的智慧武清整体构架。把城市管理信息化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整合城市交通、社区管理、市政设施监管等信息化资源,建立城市管理信息化系统。建立完善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提升医疗、教育、就业、旅游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实现社会各项事业惠民服务便利化。建设在线政府,推动电子政务一体化,促进政府数据开放和应用,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加大智慧城市和现代信息技术普及宣传力度,促进智慧生活应用全民共享。

下转T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