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长远绘蓝图 续谱精彩华章

作者:
上接T14版

任务四:建设绿色宜居生态环境

    深入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实施“美丽武清·一号工程”,大力保护生态资源,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显著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一步做强水绿生态特色优势。开展大规模绿化行动,打造大绿大美生态空间。建设环城镇、环村庄、沿轨道、沿公路、沿河道的“两环三沿”生态绿廊,提升绿博园、北运河郊野公园、津北森林公园生态水平,累计完成绿化造林46万亩,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开展全区河道渠系综合治理,建成一批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道。实施大黄堡湿地、永定河故道修复保护工程,打造天然水景、城市“绿肺”。建设王庆坨、泗村店水库。加强地下水涵养和保护,严控地下水资源开采,实施地面沉降控制工程。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严守生态红线,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积极参与京津冀污染防治协作,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机制,持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继续实施清新空气行动计划。加快实施燃煤锅炉改燃并网工程,全区清洁能源供热比率达到30%以上。
    推进水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工业、生活和农业水污染源治理,实施一批污水处理厂新建改造提升工程,提高污水收集率、治理设施利用率,城镇园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
    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提高固体废物收集、利用和处置水平。
    推进农业环境污染整治。开展农村连片综合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大力推进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比较完整的循环经济模式。推进各类园区循环化改造,全面推行工业循环型生产方式,实施清洁生产,形成循环链接的产业体系。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和服务业体系,建设一批资源循环利用示范项目。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推行绿色消费,加快建设循环型社会。
    ——健全绿色发展体制机制
    探索发展节能环保市场,推行排污权、碳排放权等交易制度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探索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探索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及考核制度。促进京津冀生态协同,支持京津冀都市圈绿色发展,深化京津冀区域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区域一体化的环境监管平台,联防联控环境污染。

任务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工程和重大民生举措扩大就业,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优化就业结构,扩大就业规模,提升就业质量。全区新增就业19万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充分发挥区职教中心作用,整合职业技术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等资源,培训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实用人才和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完善资金补助、专业培训等创业扶持政策,建立健全面向大众的创业服务平台。健全公共服务就业平台,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落实增加收入措施,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全面落实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推行行业工资指导线,持续扩大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覆盖面。落实以税收、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制度,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增加农民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建立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险参保缴费范围,建立实施全面参保登记制度。到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以上,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政策兜底,确保城乡群众整体迈入全面小康。整合社会福利政策和资源,加快发展残疾人、社会慈善等事业,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以建设国内一流、全市领先的教育强区为目标,深化实施教育综合改革,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水平。
    ——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加大医疗卫生建设投入力度,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救治和疾病防控水平。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医疗机构,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深入开展与京津知名医院的交流合作,鼓励在武清设立分支机构,建设京津冀医疗健康产业“微中心”。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提升人口综合服务管理水平。
    ——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提升改造养老服务设施,推进在镇街建设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现“五室一课”功能。强化社区养老服务功能,新建扩建一批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推广“医养结合”模式,探索医护型养老社区建设。逐步完善农村养老设施,到2020年农村幸福大院覆盖全区1/3村街。提高老年大学管理和办学水平。加快培养养老专业管理和服务队伍,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任务六: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按照打造文化名区、推进文化兴区、建设文化强区的思路目标,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
    ——全面提升城乡文明程度
    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区,以《全国文明城区测评体系》为导向,抓好任务清单落实,筑牢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全面优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着力打造崇德之区。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提高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等公共设施开放服务水平,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实施镇村文化场馆、农家书屋、社区文化中心标准化建设工程,加强乡村文化礼堂、文化墙等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管理,建设农村“5公里文化圈”、城区“15分钟文化圈”,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培育发展文化产业
    制定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加大文化招商力度,加快发展广告印刷、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积极培育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支持利用商务楼宇、众创空间等载体建设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实施“文化+”战略,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农业、体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和附加值。充分挖掘运河、书画、曲艺等文化资源,鼓励支持民间特色艺术发展,加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增强体育发展能力
    加大体育公共设施建设投入,建成区体育中心,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和体育组织建设,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提高全民健身活动的质量和群众参与度。

任务七:高标准建设安全武清

    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以建立完善安全责任体系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深入推进依法治安、体制强安、科技兴安、文化创安,建立有效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的长效机制,创建本质安全型城市。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强化政府属地责任,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属地责任体系,建立安全专项整治长效机制,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失职追责。
    ——实施重点领域安全工程
    深入开展十大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治理,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有效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加大危险化学品安全整治力度,推行信息公示和黑名单、违法积分等制度,严格新建、改扩建危险品项目的安全措施设计审查和验收。加强工业领域安全综合整治和源头治理,严格安全管理,严防安全事故发生。加强交通运输领域安全建设,严厉查处无牌行驶、无证驾驶等违规违法行为。强化油气输送管网监管。全面推行施工安全标准化建设,加强高大难深等项目重大风险源管控,打造平安工地。加强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实行安全分级、动态监控,全面提升管控水平。推进安全校园建设,加强校园重点部位安全排查检查,开展校园周边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完善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消除安全隐患。加强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监管,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强化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力量建设,严防消防救援次生灾害。推进农业机械安全建设,提升农机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健全安全保障体系
    完善安全市场准入、从业资格准入、重大隐患治理、职业危害防控、事故调查处理相关制度,健全落实相关行业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具体措施。完善空间规划体系,形成科学合理、安全宜居的空间布局,加强防洪、除涝、抗震、应急避难、人防等领域的安全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安全创新平台,开展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科技攻关。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健全气象、洪涝、地震等专业监测预警系统,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完成“灾害风险管理全球倡议”中国区项目天津试点建设任务。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共担的安全发展投入机制。完善安全文化体系,推进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全民安全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