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 引领动力

国家鉴定(评价)成果推选项目

作者: 张红平 付雷
    引领“新常态”,展望“十三五”,国家鉴定(评价)成果自主创新能力代表我国科技创新水平,中国经济导报将充分为科技创新提供高效服务,对接有关政策、项目、品牌、融资等实际需求。同时,还将充分发挥好国家和相关产业主体之间的桥梁作用,及时收集企业对行业政策反馈以及典型案例。
    本版旨在弘扬典型,推动创新。关于推选成果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中国经济导报网、中国发展网及专利世界网的专题。

推选项目:数控供热大数据云计算行业节能服务平台
用“互联网+”为“热企”量身节能降耗

    寒冷的隆冬季节,采暖供热损耗了宝贵的能源,更破坏了脆弱的生态环境,而存在很多城市冷、热不均的供暖现象都在拷问着传统的供热模式。问题浮出水面,人们期待着现状能够有所改变!
    如今,在供热行业,数控供热大数据云计算行业节能服务平台展示了用“互联网+”为热企量身节能降耗的魅力,通过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近4年的成功试运行,可为热企供热远程日诊断、评估、管理以及控制设备运行,还可为热企进行日能源审计、能耗分析、能耗管理云端服务,使供热既不缺斤短两,也不超标排放。
    以不久前通过科技成果评价的、由启明星宇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为供热行业量身定做的节能降耗系统管理解决方案”为例,其数控供热节能量化方法主要是通过室内温度,水泵、锅炉运行等大量的数据采集,经由数控供热大数据云计算节能服务平台计算及分析,通过采用自主研发的节能联动控制系统及方法、循环泵供暖的系统、锅炉自动化供热系统、锅炉自动化燃烧节能系统等15项专利技术,实现了供热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有效地降低了采暖能耗。
    “天热少烧点,天冷多烧点,天再冷烧得再略高点,这种‘看天供热’方式,使供热行业处于‘病态’运行,无据可依,没有量化标准”。启明星宇公司负责人张久明说。因此,“互联网+”数控供热,是解决有问题的供热方式的关键。专家认为,该方案应用前景广阔,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我们经过多年攻关,调整技改思路,使供热管理落地简单化,完成行业一体化管理大数据库,可实现对全国热企节能量化服务。”张久明说。去年,全国供热面积达到140亿平米,有数据显示,使用“互联网+”节能量化供暖技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节约资金及有限的煤炭总量都十分可观,预期节约资金800亿元,节约标准煤1.6亿吨;减少CO2排放4.2亿吨,可完成国家3.13%的减排任务。
    该技术成果经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采暖期节能率最高达到26.8%,用户温度合格率达99.25%,超过国家供热标准;综合能耗也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内蒙古、山东、甘肃陆续使用该平台;陕西、黑龙江开始推广该技术;黑龙江省将其列入“十三五”节能规划项目,率先在全省建20家节能示范企业。
    保护能源,维持生态平衡,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一支重要杠杆,原煤燃烧给环境造成的污染比重占污染总量之大需要新的创新技术来平衡、恢复。此前,在供暖行业,国内尚没有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模式比较大规模地进行节能量化采暖。该数控供热节能服务平台,可为全国20万家热企预留无线接口随时接入,来自企业的数据:平台每小时传输和接收数据达到5万家,每分钟可为1000家热企同时传输服务数据。
    供暖关系着生产生活大事。有关专家说,国家“十三五”对环保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及“民生工程”的重视,将助力采用“互联网+”节能量化采暖技术的迅速发展,这将进一步改善供热现状。
    完成单位:启明星宇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推选项目:钛合金热轧无缝管生产工艺
颠覆传统制造工艺 提振国际核心竞争力    

    应用广阔的结构材料钛合金热轧无缝管,以其刚度高、密度小、抗腐蚀疲劳和蠕动等的性能优势,广泛应用于石油、煤气、天然气、热力发电、建筑交通等行业,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钛合金无缝管的市场也越来越大。
    作为国家重点产业支撑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鑫鹏源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坚持技术创新,通过自主研发的“钛合金热轧无缝管生产工艺”,成材率、质量、工艺水平都有显著提高。自2013年技术项目研发起,几年来,生产的300余种钛合金无缝管,普遍受到了国内外市场的青睐和喜爱,产品已远销韩国、加拿大、伊朗、意大利、巴西、阿联酋、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印度等诸多个国家。
    日前,“钛合金热轧无缝管生产工艺”技术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该技术工艺主要针对传统的无缝钢管热轧工艺改进,并移植到钛合金无缝管生产,与传统的“挤压成型、棒材钻镗孔和斜轧穿孔后冷轧冷拔”工艺相比,管材成材率显著提高,达97%。
    “传统工艺生产效率、成材率都很低,而更严重的问题是,只能生产直径有限的管材,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广泛需求,更无法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和水平。”鑫鹏源公司负责人、项目总指挥张志玉说。该项目通过对钛合金管的特点,在生产工艺方法上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在主电机功率加设保温隧道和快速移送装置等,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可生产出直径可达273mm、长度达12m的大型钛合金管。
    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生产出高端、大口径钛合金无缝管,在该领域具有重大突破。因此,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宋禹田说,项目有重大突破,颠覆传统生产工艺,全流程温控、涂膜保护、穿孔与热轧方面特点突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而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曲选辉说,对装备工艺改进,实现了高品质钛合金无缝钢管的低成本生产。
    “产品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依据目前市场现状,设计能力为年产3万吨的钛合金无缝管生产线已经初具规模,按当前市场每吨售价计,年可实现显著的经济效益。“鑫鹏源公司总经理、项目总指挥张志玉说。下一步,要在管材产品质量、材质等上面下功夫,以此继续增强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该产品经国家钢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符合标准。目前,该工艺技术及产品已在辽宁、黑龙江等地有关企业用户使用。
    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教授高工徐寅等鉴定,该技术在国内首次提高穿孔机电机和轧管机主电机功率,分别达到2200KW和2800KW,有效地提高了轧制力,解决了钛合金变形抗力大难以加工的问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生产直径273mm、长度12m、壁厚8mm的大型钛管材。
    完成单位:鑫鹏源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推荐项目:一种LED的散热装置及其系列产品项目
节能"新光源":照亮LED产业发展远景

    国家的大力度扶植,是LED科技创新和产业“爆发式”增长的重要“推手”。但就目前来说,不论是普通照明,还是高端照明,用高级工程师张逸兴的话说,其发展受限,主要是被两个技术难题卡住了,一个是LED的散热问题,另一个是LED的驱动电源。
    LED被誉为是照亮人类21世纪的“绿色光源”,人们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它,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当中,随着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LED技术特别是高端LED技术和产品会有更加深入的应用。在世界各地,很多国家都密集投放技术研发力量、资本来开发。无限广阔的市场前景,如何乘势而上,顺势而为?
    该技术做出了完全符合“高效、高可靠、低成本”要求的LED驱动电源,使驱动电源效率达到94%,从根本上消除了严重影响LED驱动电源稳定运行的“老大难”;散热问题也获得了较好的解决,通过反复调研和实验,攻坚克难,终于达到了较好的散热效果,没有电解电容过热、浪涌电流损坏开关及工频闪烁的弊端。
    “掌握了LED照明关键节点的技术,可使效益实现增长。”张逸兴说。“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把“不可能”转变为“可能”,解决了目前存在的两个关键节点。因此,专家认为,该技术提高了功率因数,消除谐波电流,使功率损耗小、性能好、成本低,以及采用线材形式及风扇强制方式进行散热,体积小、重量轻,取得很好的散热效果。
    “十二五”以来,国家对LED照明技术、产业支持力度加大。眼下,“十三五”开局,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将进一步提高支持力度。据有关数据统计,LED照明产品一旦形成“爆发式”增长,普及、推广到中、高、低端市场,每年可为国家节省约一座三峡电站所发的总电力。
    该技术经北京照明电器学会秘书长常毅等论证,找准了LED照明产品目前存在问题的关键结点,具有一定创新性、先进性。一种LED的散热装置及系列产品项目由散热、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等4项专利技术成果构成,主要为打通产业集聚、快速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我国LED产业“爆发式”增长而研发设计。专家建议,需尽快形成完整的LED照明产品,寻求合作团队,以便更好产业化,并向市场推广。

推选项目:提高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的繁殖关键技术
人工繁育“红豆杉”:添翼新生态绿色经济    

    春意渐浓,穿上了浅绿色新装的“红豆杉”好像在迎接客人。为了走向广阔的市场,发挥出应有的经济价值,眼下,人工繁殖、培育的红豆杉,正经历从“种子繁育”到“窖藏”、“剪枝”等各个环节的严格把关。    红豆杉是国家一级保护树种,也是世界上的紧缺资源。从红豆杉提取紫杉醇入药,据医药典籍记载,其药用价值极为珍贵,因此被誉为“植物黄金”。由于人为等因素,野生红豆杉现已濒临绝迹。为了加快当地农业现代化和生态绿色经济发展,江西红豆杉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托长江中下游、赣抚平原天然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通过自主创新技术人工繁殖、栽培“南方红豆杉”,经科学的人工繁育,终获成功。    不久前“提高紫杉醇含量的红豆杉繁殖关键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评价。“南方红豆杉是现存几个品种中的一种,相对来说较为适宜当地繁育,还有因为药用价值高,目前全世界每年紫杉醇需求量至少在几千公斤,而现在全球范围内加起来也只能生产三五百公斤!”红豆杉公司负责人邹小龙说。作为当地有潜力的致富项目,年初又栽种70余万株红豆杉,至此,形成220余万株、3200多亩的红豆杉种植规模。因此,专家认为,项目实现规模化种植,促进了当地生态重建和农林结构调整。
    “达到的目标是实现既保护和美化生态环境,还要使产品种植优良,促进紫杉醇采收率,做到可持续生产采收的最大产量,为老区生存环境和农民致富尽力。”邹小龙说。保护自然资源、发展生态绿色农业等,是“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提倡的,国家政策利好红豆杉发展远景蓝图。以繁殖、培育红豆杉为轴,采取“公司+农户+科研”的方式,进行“产、学、研”结合繁育红豆杉,同时应用先进科技构建集种植、养殖、水产、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园已具雏形,直接促进当地生态绿色经济循环发展。
    药用紫杉醇原料提取量为0.012%。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本刚等鉴定,该技术优化创新,实现了红豆杉母树的光照、授粉及种子窖藏、休眠等环节的有效控制,构建了较佳种子、种苗繁育技术体系,保证了红豆杉品质,提高了紫杉醇含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国家资源,红豆杉是国家重要的农林资源,先进技术与赣抚平原西部极佳的含晒水质和充沛的雨量,加上气候温润的自然环境,都给了人工繁育的红豆杉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为防止水土流失,选在大面积山坡地栽植,而投入1000多万元用来“种苗繁育”的毛竹等天然植物,也为当地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起到显著推进作用。而作为一家上市企业,红豆杉公司更为深远的战略目标,将带动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建构和农业产业调整升级。
    完成单位:江西红豆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推荐项目:空气魔芯——水洗式家用新风净化系统
人造“暴雨”:放大净化器除霾威力

    在雷阵雨天气频繁的盛夏,“雾霾天儿”明显减少了,因为风,雨水也会对大气污染产生明显清除作用,所以不易出现持续性雾、霾天气。
    不久前,已通过科技成果评价的水洗式空气净化系统,让人们看到了“雨专家”的治霾威力——“以自然之力还原自然”的清洁方式,在体积很小的家用设备内设立“人造降雨区”,制造出瀑布般的暴雨对空气进行强力清洗。空气中的绝大多数化学有害物如甲醛、NO2、SO2等,在“暴雨”清洗过程中,都溶解于水中,并形成化学溶液排出。
    这一名为“空气魔芯”水洗式空气净化系统由苏州盟通利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主要通过“水洗+过滤”的模式,实现“水洗空气”。设备内“暴雨”充斥的过滤区能够形成一排排两两相对的柱体对喷,水体因为互相撞击蔓延开来,产生冲力,而空气在通过水体净化后,要经过高效滤芯过滤。运行一段时间后,电子监测设备显示污染物浓度均下降,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当前,空气净化的主要手段分别是静电吸附和滤网过滤,两者各有弊端。”盟通利公司负责人许正荣说。因此,专家将水洗清洁方式作为空气净化的主要发展方向。此前,一些企业尝试过喷淋和导管入水的水洗方式,效果均不理想。如何让水与空气充分接触,成为制约技术突破的瓶颈。
    “我们经过多年攻关,研制出对置式喷嘴设计技术。能够形成三面圆形散射状的雨幕,在气流走向中,既让人造‘暴雨’充分洗涤经过的空气,又避免和克服了漏水、湿度过高、细菌滋生等问题。”许正荣说。根据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与判断,自动切换室内外进、排风方式;通过手机APP实时同步监测室内空气质量状况,进行远程控制……而技术产品的多项优势,主要来自于盟通利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十项核心专利技术。
    该技术经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齐文启等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技术产品经上海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总站检测,其PM2.5、甲醛净化率分别达98%、61%。目前,产品上市两个月来,全国销量突破百万台。
    家用净化器能人造“暴雨”,是否还可以期待实现人工消霾?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国内外尚没有只针对雾和霾天气过程开展的人工影响天气活动,仅有通过人工消雾作业设法达到消除和减轻雾害的技术尝试。相关部门依旧在可以操作的范围内应用“水洗空气”。
    完成单位:苏州盟通利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推选项目:天然迷迭香抗氧化剂产业化开发
          迷迭香里有丰年
“公司+专业合作社+种植户”创新发展模式    

    迷迭香在我国的栽培历史悠久,但由于它对地理生长环境要求高,大面积种植受限。近几年,这种神奇的植物被河南省息县天然迷迭香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杜玉香引入当地,并利用独有的迷迭香地理环境优势,创新模式,演绎出一段醉人的富民乐曲。
    天然迷迭香生长周期创新,用途创新,经济价值创新,世界广泛应用创新,国内外需求量巨大,天然迷迭香与农作物、蔬菜套种确保农作物无公害创新。迷迭香全身是宝,深加工提取外的废料另可制成装修板、可消除甲醇的毒素,还可另外制成蚊香出口韩国及世界各国创外汇。
    迷迭香既是常用草药之一,又极具经济价值,它的提取物有高效无毒的抗氧化效果,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预防保健类、肉食类、油脂类,高级化妆品类、食品等人类衣食住行必不可少的产品。属世界领先地位,被国际上命名为新一代抗氧化剂。
    合作社在各级政府及有关乡镇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种植基地已遍及13个乡镇,使得数千户农民有机会参与迷迭香的种植.合作社通过“公司+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户”的形式大面积集中连片栽培迷迭香,使农民不长庄稼的贫瘠山岗地变为宝地,轻轻松松增加收入,并打造创业链,拉长立业链,获得了“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的光荣称号。
    完成单位:禹州市湫水迷迭香种植有限公司
    河南省息县天然迷迭香种植专业合作社

推选项目:基于生物技术的有机物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应用
厨余垃圾治理放大招:“高速发酵就地转化”    

    如今,“垃圾围城”威胁着中国脆弱的生态环境。从国家下达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政策以来,现实情况并未达到预期。技术创新“贴着需求走”能改善目前的状况,业内专家如是表示。
    “高速发酵,就地转化”放大招,通过高温耗氧菌种消灭有害菌种的技术,8~24小时内转化成肥料,达到了“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效果。
    以通过科技成果评价的北京绿色空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高速发酵天然有机垃圾处理系统”为例,其主要设备“吃垃圾、吐肥料”的发酵机,分为日处理100公斤、300公斤和500公斤等多个规格,系统不用人工,整个流程都在自动操作中完成,当天垃圾当天处理。发酵过程需要补氧、加热,还会通过电子监测设备自动控制完成,减少时间,节省能源,提高效率。
“绿色空间从源头上斩断了餐厨垃圾的危害。”中华环保基金会主任此前表示:厨余垃圾所占垃圾总量比重大,因此就地处理,节省运送车辆、能源费用,同时变成有机物,实现资源再生。目前,该处理系统投置于北京民安小区、北京万科公园5号、浙江杭州万科良诸文化村、广东中山石岐中学、广东实验中学、湖南长沙六艺天骄幼儿园、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等全国100余家用户使用。
    此前,一些企业也尝试过这一“招”,但过程中需二次发酵,技术创新仍有待突破。至2015年,国家96%的厨余垃圾没有得到“无害化”处理,如何“贴着需求走”,以科技改变现状,几乎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因此,进入大量生态农业,技术必须过关,附加值高。”北京绿色空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志强说。餐厨垃圾治理,政府有限的财政支持会限制行业发展,所以需引进民间资本,才能使餐厨垃圾反哺生态农业。
    “我们经过多年攻关,研制出以生物、机械技术处理有机物垃圾,根据垃圾产生量,配备不同规格设备,不需清运、中转,一次性发酵成功,发酵后产生的腐殖酸,调配成生物有机肥,进入有机农业。”张志强说。发酵后变废为宝的氮、磷、钾及有机质含量都高于国家标准,一些农业秸秆,还可以转化成为绿色能源,可真正实现“生物技术贯穿环保、绿色农业两大产业,垃圾变资源,资源再循环”。
    该技术经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技术产品经北京市产品质量检测院检测,符合企业技术条件,为该行业的标准制定奠定了基础。
    根据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有关专家介绍,目前,真正实现“技术+资源+资本”进入该行业的还很少,发展空间很大。但专家也表示,政府给支点,商业运作,才能更好地引入民间资本将“环保投入”转化为“环保投资”。
    完成单位:北京绿色空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版技术成果由中国经济导报、专利世界网 推选 文/张红平 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