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全域旅游让农民走向小康

作者: 邱明
大唐风吕池全景图
清水湾地中海浪
璟园古民居博物馆
清水湾沁温泉露天温泉池
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
    浙江省武义县,十多年前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贫困县,近年来通过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以旅游“掘金”绿水青山,围绕深入实施“温泉名城、养生胜地”的总体目标和“生态发展、绿色崛起”工作主线,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共存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今,全县1/3长期生活在恶劣环境的贫困山区人口,依靠生态旅游实现了“下山脱贫”。依靠旅游产业帮助山民“下山脱贫”的做法和成果,成了名副其实的旅游扶贫富民的“县域样本”。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浙江武义投身实践,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运用于全县生态旅游建设中,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在建设“两富”、“两美”武义中不断深入。

旅游“鼓”了农民钱包

    武义素有“萤石之乡”之美誉,地下蕴藏着丰富的温泉资源,现已探明的地热异常点有13处,日出水量24150吨,水温42~45℃。上世纪70年代莹石矿下的一个“渗水事件”,让武义人发现了地下不断有热水涌出的秘密。1995年,这眼热水被国家鉴定属于优质温泉水。1997年底,在武义县城以南4公里的地方,以“温泉”为名、规划面积78平方公里的省级旅游度假区悄然崛起。
    沁温泉的水就是从当年这口温泉井里抽取的。沁温泉不同于传统泡汤的模式,开辟了恺撒温泉宫、凡尔赛宫、莱茵小镇等异域情境,还针对年轻人与婚纱摄影基地展开合作,每当天气好的时候,就有数十对新人到这里取景,还有不少人选择在这里摆婚宴,每天度假山庄都会接待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最高峰时日接待量能达到8000人,去年的营业额近亿元。
    温泉还带动了农家乐的发展,这些农家乐最开始只是满足前来泡温泉游客吃饭的需求,慢慢才形成了规模。在温泉旅游最旺的冬季,有些农家乐的月营业额超过30万元。农家乐的食材都是周边农户直接供应的,也就是说农家乐带动了周围农户的增收。
    武义靠着“温泉”这张金名片,再加上72%的森林覆盖率以及优质的空气质量,吸引着一批批的游客慕名而来。
    武义牛头山,蓝天白云怀抱青山绿水。一辆辆旅游大巴车和自驾游车,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进,顿入唯美的大自然,一些游客匆忙用相机定格美景……。面对即将进入景区的游客,牛头山景区的保安部经理鲍忠伟一边有序指挥其他保安人员引导旅游大巴停放,一边满脸微笑地搀扶离自己最近车辆上的老年游客下车。单凭这些情景,人们很难想到,这个看起来训练有素的保安,曾是一个在牛头山土生土长的“放牛娃”。
    20多年前,武义县开展“下山脱贫”工程,鲍忠伟家随着全村整体从牛头山搬迁到山脚下,随后进城务工。不少进城务工的农民住不好、吃不好,钱还少,过年都不好意思回家。然而8年前,武义县里决定把曾经的“穷山恶水”牛头山开发成旅游景区,并且声明景区职工要以当地村民为主。景区正式营业后,鲍忠伟毅然返乡就业,成为景区的工作人员。如今,鲍忠伟的儿子与儿媳都在景区工作,儿媳每天开车来景区上班,景区还给工作的农民缴纳了“都市白领”才有的五险一金。不少农民员工觉得,能在家门口有个安稳工作感觉非常踏实,比在城市挣15万元更舒适。
    粗略统计,牛头山景区共有300多名员工,本地村民超过260名。由大量村民组成的服务团队,虽然没有城市酒店、景区服务员形象时尚,但都非常朴实,景区运营近十年,从未发生过游客遗留在景区的东西丢失的事件。
    地处钱塘江和瓯江上的武义属于山区县,其南部山区13个乡镇曾被浙江省委、省政府确定为贫困地区,这部分地区即包括了牛头山三个村和后来的新荷村、大溪口村、江下村等,面积占全县一半,贫困人口达12.4万人,占全县1/3,其中8万人居住在高山、深山,有4万人的生存环境特别恶劣,发展环境特别艰难。为此,武义县也曾被确定为“贫困县”。
    对武义县委县政府而言,抓旅游是本职,不抓旅游是失职,抓不好旅游是不称职。实施旅游扶贫富民工程能够推进生态景区全域化,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是“绿色崛起”的战略选择。
    产业扶贫的头绪千千万,效果如何就看怎么干。曾经让山民长期陷于贫困的山水,通过生态旅游开发,可以变成金山银山。显然,武义县委、县政府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
    2006年,在牛头山上村庄整体下山脱贫后,武义县委、县政府启动牛头山旅游开发工程,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浙江正点实业有限公司,建设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目前累计投资5亿元,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5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同比增长49%。
    与鲍忠伟们因在旅游企业就业找到满足感不同的是,在武义,一些“下山脱贫”的村民和周边村原居民则依靠自主经营农家乐和精品民宿享受到发展旅游的红利。
    春日里的武义乡村,一幢幢黄泥土房错落有致,红灯笼、红对联处处透露着浙中乡村的年味。清澈见底的小溪畔,整齐的竹篱笆、酒坛墙、柴垛子,让大山脚下的村庄充满了“乡愁”的味道。老人们在水车边聊天、晒菜。村子环境变好了,每个周末都有许多城里人开车前来游玩。
    柳城镇新荷村是一个拥有400多人口的畲族村,居住着许多从附近小黄山“下山脱贫”的人们。近年来,武义县把村附近的荷花田开发成了十里荷花景区,村民便利用搬迁后修建的空新房开办农家乐,全村已有近200张床位,每户每年至少增收5万元。
    每到荷花盛开的季节,四面八方的游客到十里荷花景区旅游,农副产品变得格外紧俏。农民种的板栗原来两元钱一斤没人要。现在10元一斤,抢着要。莲子以前每斤卖20元,现在卖到每斤80元。许多游客还会托农户帮忙购置一些当地土特产带回家。
    穿过江下村村口的畲乡城墙,人们会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风情。跟新荷村一样,这里毗邻牛头山和十里荷花景区也是“下山脱贫”的移民村点,全村600多口人,以前大多数只有依靠种田生活,一些待不住的村民选择外出开超市、务工。近年来,江下村周围的景区生意越来越好,加上完成了旧村改造,乡村旅游发展星火由此点燃。这两年来,全村开办出23家民宿,床位达203张,户均增收6万元。不少村民以前愁没钱,现在愁房子不能建得更大些,好接待更多客人。村里旅游火起来后,有两个在外经商多年的村民返乡开办民宿。居家赚钱让武义的村民们体会到做一个“乡村旅游人”的快乐。
    发展旅游业,打造绿色生态旅游产品,是武义县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扶贫策略的重要抓手和战略组成,武义柳城畲族镇江下村下山搬迁后,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售卖农家土特产。到2014年,村里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已全部脱贫致富。
    从旅游扶贫开发发端,武义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武义以生态和温泉为核心的旅游产业格局加速形成,成为浙江旅游经济强县和旅游发展示范县。
    最近几年,武义县高度重视生态旅游扶贫富民的功能。体制上,成立由武义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的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都成立旅游发展办公室。武义县旅游部门实现“局”改“委”,农办、国土、建设等部门分管领导兼任旅委副主任。成立旅委下属的乡村旅游管理中心,直接协调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事务;政策上,出台《关于推进生态景区全域化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鼓励利用农村闲置房发展乡村旅游,对合格的农家乐客房按2000元/间一次性给予改造补助。对组团旅行社进行资金奖励,一次可达5万元。对列入武义县重点培育的乡村旅游特色村,在旅游规划编制及旅游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最高补助达300万元。
    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示范,农民尝到旅游扶贫致富的甜头,参与的人越来越多,但他们缺乏接待服务技能,且以中老年居多,文化程度低,培训难度大。为了提高服务品质,武义县旅委创新培训方式,将以前“教室集中培训”改成“现场培训”,邀请上海、杭州等地旅行社计调和高校老师走进乡村旅游点,“手把手”指导农民。
    为了让更多游客“上山进村”,为了让更多的武义老百姓“发财致富”,武义县旅委积极帮助乡村旅游点开展营销,如组织客源市场旅行社老总进村考察,因地制宜地为主要乡村旅游点策划腊八节、山歌比赛、银发节等众多旅游节庆活动,聚集市场人气。同时帮助完善乡村旅游点的旅游交通指示牌等设施建设,重点将精品农家乐、精品民宿、休闲农庄、采摘果园、度假庄园、家庭农场“六位一体”的业态串联起来,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
    除了农家乐,民宿也是武义未来发展的重点。武义高端民宿之一大公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山“一水间”民宿今年春节期间试营业,客房全满,而一水间做的仅仅是通过微信朋友圈转发的方式吸引着游客慕名而来。去年以来,旅游特色民宿在武义山区“遍地开花”。里九畈村已经各开出十几幢精品民宿,价格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依然有门庭若市之势;梁家山整村50多幢空闲民房被企业承包开发;董源坑村将黄泥房开发成精品民宿的合同已经签订……
    乡村旅游的发展,有效带动了武义县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武义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指导各个乡村旅游特色村抓好项目规划,帮助农民挖掘资源,理清思路,推出产品。同时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服务标准,组织农家乐经营户参与星级评定和“省、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点)”争创,通过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各农家乐提升服务水平。积极邀请大专院校老师、农家乐休闲旅游专家等专业人才深入实地为乡村旅游特色村、农家乐经营业主们开展一系列服务技能的培训,有效提高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同时积极组织学员实地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增强经营业主的发展意识。

    如今,武义县乡村旅游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要打造乡村旅游2.0版,推进传统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向精品民宿转型升级。作为政府部门,武义县旅游委员会正在考虑如何为产业提升发展做好服务。

旅游“富”了县域经济

    去年,武义温泉小镇被列入浙江省37个特色小镇,根据武义的规划,“温泉小镇”是要通过3年到5年的努力,形成一个集温泉养生、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温泉度假养生产业集聚区、温泉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
    温泉小镇还将配套矿山遗址公园,让游客在享受温泉的同时,更了解温泉的来龙去脉,同时还将引入璟园古民居博物馆、飞神谷国际慢城、国际汽车文化创意体验园、百泉谷温泉养生园、寿仙谷国药养生馆、溪里休闲旅游特色村等项目。
    沿着“温泉小镇”的主干道,能看到,璟园古民居博物馆已初露雏形,青山环抱里,绿荫掩映间,高低错落的马头墙翘首耸立,恍如穿越了历史……有来自武义吴宅村的民居,也有来自于八婺地区的民居,这些风格各异的民居原本散落在各地,由于年代久远,很难在原址上再进行保护。从2005年开始,璟园董事长应宏标收购的古民居从江浙跨越到苏皖,数量也达到了近80栋。
    2009年,武义出台政策,鼓励兴建民办博物馆,这让应宏标看到了出路,辟了300亩荒山,将这些旧村改造遗留的古民居进行了搬迁、复建,并配套建成了花园、亭台楼阁等景观。按照规划,璟园古民居博物馆一部分作为文化创意园,引进了童话书屋、龙泉宝剑青瓷馆、古明清家居馆、古琴馆、围棋馆等文化产业项目;另一部分则打造成高档民宿,将区域内的35栋古民居打造成的高档民宿,让更多人领略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
    温泉小镇的特色项目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来武义休闲观光。
    今年春节假日,离武义县城10公里的王宅镇大博金火龙果基地大棚,火红的果实挂满枝头,诱惑着络绎不绝的游客。
    大博金火龙果基地共有300多亩,火龙果味甜多汁,果肉滑嫩细致,略带花香,口感上佳。该火龙果基地利用火龙果种植观光特色,在庄园内增设餐饮、自由观光采摘、休闲娱乐项目,形成有热带风情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充分发挥自身的火龙果庄园特色旅游。
    璟园古民居博物馆、火龙果基地只是武义县全区域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随着实施生态景观全域化战略,武义把全县农业产业、农耕文明、古村落和自然景观、山水生态、乡风民俗等整合为现代农村大观园,冬日温泉、夏季避暑,白天赏荷、夜晚垂钓,任何季节、任何时段、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快乐的去处,让所有人流连忘返。
    近年来,武义将生态景区全域化作为武义旅游‘二次创业’的起点和平台,积极推进旅游蜕变,加快城乡建设,构建发展新优势,培育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赶超发展、科学发展,努力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武义。
    目前,武义已形成“北部温泉度假、中部丹霞探古、南部生态风情”三大特色养生旅游板块,形成了“冬有温泉之温暖,夏有森林之清凉,春秋有丹霞之旖旎”的特色旅游格局。与此同时,武义通过以精品村为连接点,创建历史文化与农耕文化精品线、茶文化精品线、萤乡文化精品线等五条特色精品线,形成村点出彩、沿线美丽的乡村旅游建设格局,将武义的山山水水串联成一个大景区。
    在武义郭洞古村,竹筒饭已成为来景区游客喜欢的特色小吃,各种由村民自己编织的各类竹工艺品已成为广受游客们喜爱的旅游纪念品,在南部的江下、大溪口等村,莲子、茶叶、板栗、番薯干、粉干等各种农家自己生产的原生态商品成为被游客争抢的物品。此外,千丈岩万亩竹海休闲观光园、俞源有机茶生态农业观光园等一批集休闲农业、观光旅游、民俗体验、田园采摘、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新型农业旅游基地正在全面兴起,通过辐射,将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民在乡村旅游的发展道路上增收致富。
    现在,武义在政府有效推动下,单纯“走马观花式”的看景旅游时代已经渐行渐远,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和深厚的文化禀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随着温泉、生态有机食品等各种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武义旅游链已越拉越长,留客率也越来越高。2015年,武义全县旅游总收入74.63亿元,同比增长53.2%,旅游业增加值占GDP10%以上,全县接待游客857.47万人次,同比增长41.2%。
    如今金丽温高速公路、330国道、44省道穿境而过,距离上海3.5小时车程,距杭州、宁波、温州2小时车程。高铁到达上海仅2个多小时。未来,武义还将规划建设通用机场,与周边的旅游城市对接。(文/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