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加快

作者: 李义文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李义文

    近年来,安徽省在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有序开发综合利用资源,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地区处负责人介绍,2008~2015年,安徽共争取中央财政安排淮北、铜陵两市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及奖励51.4亿元,省级财政安排配套资金3亿元,专项用于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方面。积极组织两市参加全国资源枯竭城市年度转型绩效考评,铜陵市两次名列第一,淮北市名次也居于前列。
    安徽积极引导产业升级转型。积极支持资源型城市申报、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亳州、滁州、马鞍山、宣城、铜陵等市的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医药、智能家电、新材料等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共获得6.6亿元资金支持;利用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产业转型升级,2015年中央预算内产业类专项、省“三高”资金、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等共支持11个资源型城市约2.4亿元;协助省属煤炭企业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015年,淮北矿业、淮南矿业、皖北煤电共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约1.4亿元。
    此外,安徽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方面,支持资源型城市,规划建设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目前,服务业集聚区已经成为安徽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全省100家服务业集聚区中,位于资源型城市的有45家。另一方面,争取中央预算内和省统筹资金0.62亿元,支持资源型城市发展生产型和生活型服务业。
    目前在安徽,各具特色的转型模式逐步形成。淮北市着力构建产业精良、文化精深、城市精美、作风精细的“精致淮北”,转型效果明显。淮南市立足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实行煤电化产业和非煤产业双轮驱动,打造转型发展升级版。铜陵市实施“观念转新、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环境转优、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转型战略,促进城市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马鞍山市积极推进铁基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链、港口物流基地、电子信息生产交易产业园等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探索以产业多元化推动转型的道路。
    近期,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下一步,全省将抓住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以及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的机遇,着力实施分类指导、增强产业持续发展能力、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加强支撑保障能力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到2020年,全省资源型城市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资源产出率提高25个百分点;接续替代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多元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采煤沉陷区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治理率达到50%,其中稳沉区治理率达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