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向集体用地要效益

作者: 吕昱江
每周重大财经新闻评述

    【特大城市中心区不新增建设用地】国土资源部出台城镇化用地“新十条”,除生活用地及公共基础设施用地外,对超大和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原则上不安排新增建设用地。
    【中国将增加一线城市住宅用地供应】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披露,我国将增加一线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的住宅建设用地供应。近日国土部发布的《土地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提到,对于房地产较热的一、二线城市,将增加土地供应。
    【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向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倾斜】国土部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城镇化建设土地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为目标,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向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倾斜,向发展潜力大、吸纳人口多的县城和重点镇倾斜。
    【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在全国推开补贴与耕地地力保护挂钩】财政部、农业部发布通知,将在总结此前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16年在全国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
    【国务院常务会议: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田水利】为加快农田水利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农田水利条例(草案)》。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和经营,并对不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等行为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用制度确保农田水利建得好、用得上、增效益。
    【土壤污染修复治理问题引关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对国务院关于2015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进行分组审议。委员们建议尽快完成对全国土壤污染的调查,摸清底子,同时加快土壤污染防治法的立法进程。
    评说:
    眼下,我国土地粗放利用的问题比较突出,国土空间开发无序的现象十分普遍。同时,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适应关系有待调整,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
    遵循系统发展的内在规律,增强空间结构的有机组织性,由无序开发、“一盘散沙”变为一个有机整体,是我国现阶段国土空间开发的当务之急。
    根据我国人多地少、适宜大规模进行经济开发活动的国土空间较为有限的国情,加快城市化步伐,乃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重要途径。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一方面自身会发展成为大都市,一方面会辐射带动周边,从而形成“城市圈”。当一个城市成为大都市时,“城市圈”也就演变为“都市圈”。“都市圈”和周边的“城市圈”相互融合、彼此覆盖,进而也就形成了“城市群”。
    “城市圈”、“都市圈”、“城市群”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对产业、人口和生产要素的吸纳能力和承载能力。
    目前在我国,已形成十大城市群。这十大城市群的GDP占全国GDP的比重将近2/3,人口占全国的比重将近1/3。在城市群地区,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体系,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是我国的长远大计。
    十大城市群的面积仅占全国国土面积10%左右,尚有90%的区域在十大城市群之外。这些区域的城市数量少、规模小。若无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经济很难发展起来,须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和据点式的开发模式,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使其辐射带动更大的区域范围,并形成梯次性城市结构,以构建比较合理的城市体系。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途径,还包括: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区、战略性资源能源储备区、生态保护区的控制,强化粮食、能源和生态安全保障。
    我国人口众多、关键性资源短缺,着眼未来,为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必须明确事关我国粮食、能源和生态安全的保护空间,对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战略性资源能源储备区、重点生态保护区实行刚性控制。
    (栏目主持人: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吕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