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金融服务业拉动作用凸显

作者: 郭东波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郭东波

    一组来自吉林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末,全省银行业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021.99亿元,增速达16.8%,其中短期贷款为5774.83亿元,增速高达28.2%;1~3月份,全省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达233.47亿元,增速更是高达51.5%;截至去年末,全省金融业资产规模32300亿元,年均增长19.70%;银行业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580.49亿元,年均增长14.85%;自2014年初吉林省与阿里巴巴集团开展战略合作以来,全省电商交易总额突破2600亿元,同比增长40%……
    一连串数据表明,金融服务业已成为拉动吉林经济蓬勃发展的有力引擎。
    这得益于“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委省政府对发展金融服务业的高度重视,并制定了系列而科学的战略规划和强有力的措施保障。
    2010年末召开的吉林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提出了“推动提速升级,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2011年4月6日,吉林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吉林省服务业跨越发展计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实施金融业创新拓展计划,加快金融创新与开放步伐,按照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要求,大力发展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担保、租赁业,积极培育股权投资基金、网络金融等新型金融服务业,建立种类齐全、定位明确、竞争充分、服务高效的金融体系架构,推进地方金融资源整合,推动吉林省金融核心区建设,提高金融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为落实该计划,配套出台了《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2年,吉林省政府再次印发了《加快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若干政策》,招法更实、更管用,效果更加明显。
    5年来,吉林省把金融服务业打造得更加“气血充盈”。盛京银行、华夏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汇丰银行等域外金融机构纷纷进驻,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为让银行从“惧贷”到“敢贷”,吉林省着力破瓶颈、促创新。2014年,省金融办联合省工商局等部门公开发布了成长型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名册,各金融机构积极开展营销和对接,为入册企业提供了几十亿元资金。2015年又发布《吉林省2000户小微和涉农企业融资需求名册》,向金融机构推荐小微和涉农企业,强化小微及涉农企业融资服务,推动银、保、企互促共赢。
“十二五”期间,吉林全省7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总行或省分行层面设立了专门小企业部,小企业金融服务从业人员达5400人,开发小微企业金融产品500多个。
    截至2015年底,吉林省共有A股上市公司49家,亚泰集团、森工集团等企业发行债券融资1108.4亿元。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试点深入推进,在吉林市、白城市、伊通县等地试点推进民间资本注入物权融资公司。梨树县、龙井市等主要先行试点县(市)已累计为农户、林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34810笔,金额16.6亿元。推动设立了东北亚国际金融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众人寿保险集团(东北三省首家保险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