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被遗忘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作者: 章俊
学人简介: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内容辑要: 在去产能口号之下,新一轮国企改革举国关注,压力也空前巨大,由此,被遗忘很幸福。
章俊

    一位学者在研究中国各行业的经营和盈利状况的时候发现,在实施了以纺织压锭为手段的国企改革之后,纺织行业似乎就被国家所遗忘了,非但纺织工业部作为一个部委被撤销,而且国家对纺织行业也几乎不再提供任何补贴和政策性优惠。大量国有纺织企业被兼并收购,整个行业基本上是市场化运营。因此市场化的优胜劣汰造成整个纺织行业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依然生机勃勃。
    回顾过去,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扩大国企自主权、实行两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但回头看看,几乎每次都是进展甚微,甚至出现“国进民退”的怪现象,特别是最近几年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截至2014年全国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65%,而全国非金融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0%,由此推测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明显高于非国有企业。同时国有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也不断下行,截至2014年末,全国国有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仅为5%,而地方性国有企业更是低至3.5%。
    每次启动国企改革的时候,政策制定者都希望从顶层设计到操作细节面面俱到,但结果往往是被转型的行业或者企业很难断奶,依然要持续依靠政府的补贴和优惠政策度日,而政府真正希望看到的行业市场化运营则遥遥无期。驱动中国经济在过去20多年时间内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和全球化红利已经开始衰减甚至逆转,但中国经济从人均水平来看依然处在发展中国家阶段,这使得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面对的困难和挑战要比早期的日本和欧美国家要更为严峻。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逐条来看都涉及国有企业的顽疾,特别是在过剩产能和高负债等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在我国资源禀赋发生改变的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将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进而实现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来支撑中国经济在中长期内的可持续增长。
    在国企改革过程中,顶层设计固然至关重要,但实际操作更应该交给市场来完成,而不是事无巨细都由政府来代劳。政府在国企改革中要放手给企业以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度来试错。必要的时候政府需要尝试遗忘,这对急需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的中国经济而言未尝不是一种幸福。目前政府似乎也在逐渐意识到国企改革推进中,给予国有企业更多自由度来激发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在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提出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把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推向深入”。其中特别强调“要营造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机制和环境”。
    从国企改革和资本市场结合的角度来看,目前政策制定者在着力推行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新的路径。通过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的兼并收购以及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可以从体制上从对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负责转变为向股东和市场化的投资者负责,而且公司治理的改善也将极大地提升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