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费上调切莫为保本却伤害了公平

作者: 成静
成静

    消息称,多个省份公办普通高校的学费将从今年秋季起涨价。目前,已有江西、广东出台了调价方案,海南、内蒙古也已召开高校学费调整听证会。
    这也是2014年后高校收费调整“小高峰”的一部分。2012年国家关于稳定学校收费标准的政策到期后,全国至少已有天津、江苏、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宁夏、浙江等地调整了普通高校收费标准。
    高校提高收费标准,对于富裕家庭来说可能无所谓,可是,对于中低收入家庭来说,却是很大的影响。尽管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不可否认,贫富差距也在不断加大。尽管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创下自2003年以来的最低值。但是,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因此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仍然在警戒线以上。因此,高校在提价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贫寒的家庭。而且,对于寒门学子来说,读书上大学是一条改变命运、实现阶层流动的主要途径。如果因为贫穷,连这条通道都被堵死,谈何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固然,随着物价的上涨以及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无论是公共设施、教学师资、校园环境等方面,大学都要支出,因此,成本上升也有其合理性。可是,难道提高学费就是维护成本的唯一途径?
    虽然我国高校已经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但是,国家对高校是有一定资金支持的。2011年12月30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表示,“211”工程和“985”工程的规模已经稳定,不再新设这两个工程的学校,同时为了注重学科导向,引入竞争机制,实施了“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对非“985工程”学校中的特色和优势突出的学科给予支持。因此,如果高校能够下大力气进行重点学科建设,争取课题经费,这将为学校争取到大笔经费。
    另外,校友资源是中国高校目前使用很少,而国外高校却充分利用的一部分资源。好的学校,会培养出很多优秀的校友,而许多人在功成名就之后,愿意拿出资金对培养自己的母校进行捐赠。在国外,社会捐赠占大学资金来源的很大一部分,而我国,捐赠还属于杯水车薪。要想好好利用这部分资源,除了学校自身想办法很好地开发利用,还需要政府在公益捐赠方面出台税收优惠等鼓励政策。
    除此以外,继续教育、在职培训、特色培训,等等,都可以成为高校利用自身优势创收的办法。因为这些培训针对的是有收入的在职人员,在扩大教育面的同时,也为自身提高了收入。
    “涨价”在很多公共服务领域都是一种常见的办法,说到底是懒政的体现。高校上调学费,虽然可以部分缓解财务压力,但也可能导致优质生源的流失和办学目标的偏离。虽维护了成本,却伤害了公平。决策者需要广开思路,制定多层次的创收办法,切不可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