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辑要:
近日,《商业银行收费行为执法指南》发布。《指南》认定商业银行多种违规收费行为,包括超出政府指导价浮动幅度的、对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继续收费的等等。
莫开伟
学人简介: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众所周知,政府监管部门与银行之间在服务收费上一直博弈不绝,监管部门治理银行乱收费能力不断增强。可以说,政策措施一次比一次完善,监管水平一次比一次提高,治理成效一次比一次明显。据官方资料,商业银行服务收费项目已从850多项减少到现在不到百项,大大减轻了居民个人金融消费负担,降低了中小微实体企业经营成本,得到了全社会广泛好评。
但要清醒地意识到,银行乱收费由来已久,且不少商业银行在服务收费上往往具有“顽固性”,甚至还具有一定“传染性”。自国家发展改革委、银监会正式出台服务收费办法以来,银行各种乱收费行为依然不时出现,一些商业银行变换收费项目,使乱收费行为“换马甲”卷土重来,饱受社会各界诟病。显然,治理银行服务乱收费,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金融系统工程,需要智慧、耐心和毅力,不能盲目求速,更不能一蹴而就,寄希望毕其功于一役。
而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再次印发《商业银行收费行为执法指南》,从三大类对商业银行服务收费进一步明确规范:对于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收费项目,认定为违规收费行为的包括超出政府指导价浮动幅度,高于或者低于政府定价,擅自制定属于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范围内的收费项目或者标准的等6种行为;对于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收费项目,认定为违规收费行为的包括在价目表外自立收费项目的、收费标准超出价目表规定的、收费对象与价目表规定不符的等5种行为;商业银行违背平等自愿原则,强制要求客户购买服务的,认定为违规收费行为的包括在发放贷款或以其他方式提供融资时,是否强制服务并收费,是否强制搭售理财、基金、贵金属等金融产品等4种行为。
很显然,《指南》问世,无疑对规范商业银行服务收费及震慑商业银行服务收费违规行为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重要现实意义。首先,监管执法部门有了明确执法依据,对商业服务收费行为是否合法,一目了然,消除了过去执法过程中的模棱两可现象,堵塞了违规收费监管真空,为规范商业银行服务收费扫清了一切监管障碍。其次,有利于约束商业银行服务收费,使服务收费有了明确的规范要求,堵死了商业银行服务收费大打监管“擦边球”空间,可在更深程度、更大范围防范商业银行乱收费行为“换马甲”导致的死灰复燃现象发生。再次,有利于提高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金融消费者对商业银行服务收费的有效监督,能引导全社会对商业银行服务收费形成合力,让商业银行各种乱收费行为成为“过街老鼠”,这对营造商业银行良好经营生态将起到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