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供稿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关心支持下,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紧紧围绕国家支持重点领域,依托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开展军民融合工程建设,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单位申报项目。
安徽省军民融合专项建设基金项目主要集中在先进装备制造领域,既有安徽省军工集团、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等优秀军工企业的“军转民”项目,也有安徽省合肥市微小型燃气轮机研究院有限公司、芜湖航飞科技有限公司等民口尖端装备制造企业的“民参军”项目,有力支持了军民融合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全省军地要素资源互通共享,初步推进形成全省军民融合企业生产力布局。
——围绕国家政策方向组织项目。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明确了范围和重点,这代表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方向。因此,在项目组织时,必须紧紧围绕这些范围和重点寻找项目,紧跟国家战略取向。
——结合全省军民融合布局谋划项目。去年,安徽省开始编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规划,初步确定了以合肥军民融合创新中心为基础,以合芜马先进装备制造、合六新材料生产、合芜航空装备制造3个军民融合产业集聚区为核心区域,以“入闽、入赣、入浙”通道沿线为辅助的“一中心三区三线”发展布局。因此,在组织项目时,重点向这些区域的倾斜,形成集聚效应。
——立足本省军民融合优势产业优选项目。近年来,安徽省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装备制造业得到长足发展,信息工程、平板显示、工程机械、新材料等军民融合关键产业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因此,在组织项目时,优先考虑这些军民融合关键领域的优势项目,实现重点突破。
——加强项目储备和跟踪服务。去年12月份,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专门发文,组织各地有针对性编排“十三五”期间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实行动态调整、滚动实施,确保项目能拿得出、报得上、落得下。目前,已谋划入库项目182个,总投资近千亿元。
下一步,安徽将继续围绕3个军民融合产业集聚区谋划项目。从去年开始,安徽着手谋划全省军民融合发展布局。在深入对接国家“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基础上,初步提出“一中心三区三线”的发展布局,即打造合肥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基地,建设合(肥)芜(湖)马(鞍山)先进装备制造、合(肥)六(安)新材料、合(肥)芜(湖)航空装备制造3个军民融合产业集聚区,入闽、入赣、入浙3个军民融合支撑线。其中,3个产业集聚区领导积极性高,产业特色鲜明,军民融合基础牢固,对推动全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作用非常重要。前一阶段,安徽围绕3个集聚区筛选储备了大批优质项目,并密切跟踪培育,对于成熟项目,逐步组织申报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
与此同时,安徽省还将积极打造一批社会资金参与建设的军民融合服务平台。前期国家提出支持信息服务平台、技术交易平台、创新孵化中心或基地等军民融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平台建设要去行政化,实行企业化运作,要创新服务模式和业态。当前安徽省有许多社会资金投资兴建了产业基地和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他们对产业选择的前瞻性好,对军民融合也产生极大兴趣,我们将积极支持社会资金建设军民融合服务平台,探索新的专项基金投入方式途径。
此外,安徽还将开展省级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试点。今年下半年,拟在全省遴选2~3个区域系统探索军民融合发展的创新改革举措,主要试点内容分3方面、17个类别、83项试点科目。在完善体制机制方面,试点建立健全军民融合发展领导机构、统筹协调机构、专家咨询机制、需求对接机制、信息服务机制、规划计划机制、检查督导机制等7类14项内容;在拓展融合广度深度方面,试点基础设施共建共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军地科技协同创新、军地人才共育共用、军队保障社会化、军地信息资源互融共享、军地联合应急救援等7类56项内容;在优化支撑环境方面,试点政策激励、资金支持、法制保障等3类13项内容。
目前,有意愿试点且基础较好的市有9家,安徽省发展改革委正在联合安徽省军区开展调研,力争走出一条符合中央要求、具有安徽特色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