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
为此,奉贤区委创新提出了建立河道“身份证”。“河道‘身份证’就是在奉贤原有‘一河一档’河道信息的基础上,加入多项‘体检指标’,对河道污染源开展排查登记工作,为河道配上‘身份证’。”奉贤区有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据了解,奉贤原有“一河一档”数据仅对河道基础信息进行统计,不涉及岸域情况。此次河道“身份证”的建立将增加3个要素的设定:
其一,设定河道信息登记范围。以市、区、镇、村四级河道分别设立100米、80米、50米、30米的区域为河道管控范围,污染源排查全部按100米范围,并结合实际进行延伸。
其二,设定河道受污染成因类别。入河污染源,即违章建筑、畜禽、水产养殖、产业企业调控、土地减量化、直排、偷排污水、雨污混接排放等各类污染源点位,涵盖河道区域内各类产生入河污染源的点位;污水收集管网覆盖情况,涉及河道沿岸范围的污水管网铺设、纳管情况,为污染源纳管工作做好数据基础;断头河等水系阻断情况,水系阻断是造成河道水体动力不足,自净能力降低,造成河水水质变差的重要因素。
其三,奉贤还将设定综合施策原则,污染源治理将按照“五违四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土地减量化、宅基地归并、畜禽减量等政策实施综合整治,通过政策联动对污染源进行整治消减直至完全消灭。
“河道‘身份证’登记三要素的设定,勾勒出奉贤黑臭河道治理这场‘攻坚战’的‘作战地图’与‘攻坚目标’,为下一步实施精准治理打下了基础,明确了方向。”该负责人表示。
责任:政府敢啃“硬骨头”
“上海要根据绿色发展理念和水环境保护各阶段的特点,进一步加强统筹,齐心协力持续推进,共同努力抓好水污染防治。要坚持问题导向,力求实效;坚持严格标准,全力支持环保部门从严执法;坚持条块结合、分级负责。”韩正强调。
为破解“九龙治水”和“多头治污”难题,奉贤区委区政府明确条块对接,着力抓好“责任清单”,落实相关职能委办局主动对接各街镇、社区、开发区。“区经委、规土、环保、房管、农委、城管、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从行业监管角度,对前期各街镇排摸数据进行进一步核实确认,审定有关污染源点位。”这位负责人表示,“对接工作为2017年各街镇、社区、开发区黑臭河道治理‘目标责任书’中的‘责任清单’进行精准梳理,为下一步实施‘点位销项’工作打好基础。”
冬春季节是河道整治最适宜的时间段,为抢时间窗口,顺利完成2017年各项河道治理工作,奉贤区建立了“两日一报”工作机制,对河道“身份证”信息复核、违章点位确认及后续工作、污染源梳理及后续工作、“一河一策”编制、断头河点位后续工作、河道两侧涉及范围内减量化、宅基地置换(动迁)、不规范畜禽整治等相关工作进行每两日上报至区四套班子领导,同时对工作进度进行综合评价,反馈并督促相关单位落实工作进度。
“水环境治理是综合治理,必须集中研究、综合施策。”韩正强调。为此,奉贤整合措施,合力推进河道的综合治理。
“全区各街镇、社区、开发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村庄归并等项目,统筹考虑河道治理工作,综合联动农、林、水,做好‘水绿’融合文章。同时,奉贤还结合‘四联通’整治,对‘水、路、绿、景观灯’四个阻断体系开展联通融合治理。将水环境治理方案融入到区域发展规划中,彰显水文化品质。”奉贤区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