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小城市培育获中央领导点赞

作者: 郭丁源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郭丁源

    改革是当代中国的最大红利,城镇化则是最大潜力,以改革创新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摆在社会发展面前的重要任务,然而城市数量不够、发展不快的短板依然存在。近日,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走访了浙江省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发现浙江已经走出了一条符合浙江实际、富有浙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可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提供经验和借鉴。城市协调发展存短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国内出现了1.9万个小城镇。其中,10万以上人口镇237个,5万人以上人口镇876个。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司长徐林曾指出,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6.1%,而在城镇化过程中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结构,是政府规划引导的一个重要内容。
    然而,国内在中小城市培育上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主任李铁曾在今年的一个研讨会上以浙江为例分析,当地拥有5万~20万人口的城镇有46个,20万~50万人口的有5个。相较日本,浙江人口数量相当于是浙江的两倍,相应人口数的城镇却分别是414个和80个。
    6月,在浙江举办的“新生中小城市培育专题研讨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专门指出,“我国国土空间大,人口密度高,但城市数量偏少,大中小城市结构不合理,需要将有条件的县城和重点镇发展成为中小城市。”推进特大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设市模式创新改革试点,不仅中央有要求,而且群众有期盼,也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民间投资增速下降背景下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途径。浙江经验助“破题”
    把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中心镇培育成为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的宜居宜业“美丽小城”,用星罗棋布的小城市“点亮”新型城镇化的进程,浙江近年来率先“破题”探索。
    浙江的决策者把小城市培育作为构建全省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12月,浙江作出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决策,构筑城镇化发展新平台,首批27个中心镇成为试点。“浙江在小城市培育方面走在全国全列,得到中央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浙江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翁建荣兴奋地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2013年11月初,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作出过重要批示;张高丽副总理还到萧山区瓜沥镇实地考察指导,作出了两次重要批示。
    小城市培育试点探索了一条解决“特大镇”成长烦恼的新路子。“加快了‘小马拉大车’的体制突破。”翁建荣举例,瓜沥镇、华埠镇等一批试点地区拓展了发展空间,并入16个乡镇,扩大区域面积482平方公里。赋予试点地区行政审批权,小城市试点已成为“特大镇”转型发展的新示范。
    小城市培育试点也成为增强区域经济实力的新引擎。翁建荣列举了一组数据,按照投资需求一般有40%转化为消费需求的规律测算,2014年43个小城市试点2346亿元投资拉动了938多亿元的消费增长。
    为扩大试点效应,浙江启动了新一轮的三年培育试点,省级专项资金从10亿元增加到了15亿元、试点对象从27个增加到了43个。“小城市建设从‘铺大饼’转向‘蒸小笼’,建成区人口密度达8000人,人口城市化基本与土地城市化同步。小城市试点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平台。”翁建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