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珏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今年7月份,住建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公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对建设特色小镇,建设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需要发展观念有创新,规划建设管理有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有创新,省市县支持政策有创新,村镇融合发展有创新。
此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
目前,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出各种各样的特色小镇,但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大,持续的财政输出显然不太可能。要实现特色小镇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必须建立以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融资模式。因此,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为基本特征的PPP融资模式,能够有效地弥补特色小镇资金缺口,丰富资金来源。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引入PPP模式,可以解决特色小镇资金不足的问题。
早在2015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发布实施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中就明确提出,在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开展特许经营,这是对PPP模式的一种大力推广。从PPP模式看,其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融资难题。目前,一些特色小镇虽然产业发展比较好,但是融资能力弱,这就需要靠PPP模式来解决。PPP模式比较热,很多企业都想进入,但是首先就要求有投资回报率。PPP模式与小城镇建设如何完美结合?盈利点在哪里?政府的政策应该围绕整个特色小镇的资源来考虑,如何更好地调动社会资本来投资的积极性,不仅仅考虑一个项目,还要把多个项目综合加以考虑,才能通过PPP模式来真正把特色小镇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