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奎(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
最近一段时间,特色小镇突然就火热起来,一些投资界人士也都在纷纷寻找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商机和投资机会。其实,特色小镇建设不是短期的,如果投资者做好长期准备就会发现其中的机会。换句话说,只有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在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过程中,投资者才能发现和发掘其中的机会。
从整个宏观规划管理的角度,各地政府要避免特色小镇建设中“一哄而上”的现象,避免盲目地去规划和投资建设特色小镇。各地应把握浙江在特色小镇发展的一些精髓,结合各地实践去制定各自的一些政策。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通过改革发掘小空间的发展模式,而不是简单地在形式上去模仿。
特色小镇之所以得到各地的“一呼百应”,客观上是因为在经济新常态条件下,社会资本参与小规模土地开发具有更多的必要性与现实性。从政策层面看,特色小镇的发展跟城镇化、供给侧改革、宏观经济、政府职能转变等都有密切关系,因而成为各类政策集中支持的一个“黄金结合点”。特色小镇发展有利于优化城镇体系结构,有助于扭转各类资源过度地向行政等级高的城市中心区集中的局面,有利于改进政府管理,动员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城镇发展空间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投资与消费并带动经济增长。
特色小镇发展方向,应走创新与绿色的道路。具体在特色小镇的发展过程中,应强调业态功能创新、强调规划建设的手法创新以及投资运营模式创新。这种新型的空间也就是一种“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特、小而强”的模式,从根本上体现了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发展的模式,这是特色小镇和城镇化最深刻的结合点。如果抓不住这一点,盲目地去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就会造成规划以及投资建设的浪费,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浙江等地的经验就是把特色小镇的物理空间、创新空间叠加到改革的空间上,取得更大的改革发展空间效果。如浙江省明确,特色小镇的定位是综合改革试验区——凡是国家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许多特色小镇增设了创业服务大厅,提供包括“三证联办、创新交流、政企交互信息”等保姆式服务。此外,小镇还制定“一揽子”政策,在房屋租金、能耗等方面给予补助,最大限度地降低创业者的资金成本。
一个地方的特色小镇发展,还应从政策支持上形成一个周密完整的政策体系。比如,以浙江的特色小镇来看,从组织、协调到产业规划等都有政策支持,做到宜居、宜业、宜游、宜乐。浙江特色小镇,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在发展诸如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等文化产业的同时,也重点去发展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面向未来的一些产业。在浙江,这些产业已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产业未来发展的预期看这些产业的发展空间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