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杨虹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贸易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逐渐增多。企业一路高歌猛进“走出去”,同时也会遭遇诸多挫折,业内专家不禁为海外投资热“泼冷水”。北京基业长青管理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啸东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赴海外投资,最大风险是不知道如何管理风险,“学费”要交,但不要重复交学费,要知道风险盲点所在。另外,学会使用金融组合工具也是目前诸多“走出去”企业老总应上的必修课之一。
要知道风险盲点所在
在近日北京举办的“2016中国进出口经理人年会暨中国企业‘走出去’风险管理研讨会”上,谈及风险,周啸东觉得,对中国企业来说最大的风险问题是“我们自己不知道我们不知道,英文说是We don't know what we are know,就是说那些盲点我们不知道。”
周啸东总结了风险管理的3个特点:综合性、体系性和动态性。首先,综合性就是风险管理要全面,英语词汇PESTLE用于总结“走出去”企业所面临的几大类风险最恰当不过。P是政治political,比如中企投资缅甸密松水电站被搁置停工;E是经济economic,比如现在利率波动;S是社会social,比如去年越南的动荡对中企的冲击;T是技术technological,从目前来看,“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应该还好;L是法律legal,各国法律都不同;最后一个E是伦理和环境Ethical and Environment,由于环保问题中企在海外受挫项目不在少数。
其次是体系性,企业要有风险管理体系,包括质量体系和用人体系,这样,即使企业有重大的员工变动,也不会对企业造成太大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大型央企往往是一把手负责,如果该人离职,对企业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还有动态性,这是随时在变化。很多企业做一个风险评估报告,可能投产之前做一个,做完之后发现这个报告不适用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随时进行动态监控。
要学会使用金融组合工具
“我觉得,中国企业‘走出去’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够,还有金融工具以及手段如何使用和组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信用险发展处处长贾宁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贾宁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主要包括两大阵营,体量最大的就是央企,他称之为排头兵和主力军。“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中字头的央企找我们谈金融保障方案,很多高层如CFO(财务总监)这一层次的人物,对风险的意识,对金融的概念,以及对金融工具怎么使用没有概念,非常可怕。”贾宁说。
除了央企,另一大阵营是大量想“走出去”的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还面临许多非常不利的局面,比如由于金融资源的缺乏,金融支持相对短缺;又如现在汇率波动较大,很多外贸企业开始使用套期保值这些金融工具,但是如果不懂这些金融工具的搭配组合,中小企业在投资国投资建厂或者做贸易,同样可能会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