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生 李丽媛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曲一歌
近几年,全球经济复苏之路曲折缓慢,国际经济治理格局仍在深刻调整,全球结构性问题解决更为困难,金融体系脆弱性增加、金融市场敏感振荡、地缘政治风险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都影响着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化进程。
在全球化发展方向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开启战略性转变。这不仅是中国促进国内经济转型的重大举措,也对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具有极大提振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前不久强调,3年来,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沿线国家一起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呈现出蓬勃生机,逐步从战略构想落实为具体行动,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
如何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全球化进程,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普遍表示,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最大潜力,为区域和全球持续增添新动力。
利全球发展,强区域合作
2013年,习近平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如今,“一带一路”已成为我国未来发展重要的对外开放战略。有关专家表示,“一带一路”旨在使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分享优质产能,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主要内容包括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肩负着“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开创地区新型合作”三大使命。
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建设“一带一路”有助于促进欧亚非大陆腹地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为世界范围内的均衡发展作出新贡献。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推进“一带一路”进程中,要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多边、双边、区域性、全球性的自由贸易区。要以多种形式的自由化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应积极推动与贸易互补性国家间双边、多边自贸区建设,降低与贸易伙伴间的贸易壁垒,加强贸易便利化措施。同时,中国要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由此不仅推动国内的经济转型升级,而且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做出自己的重要贡献。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把亚、欧、非大陆连接起来了。”韩国济州发展研究院院长姜起春也发表了相近观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在促进开发国际市场潜力、创造就业、提升投资,促进跨境文化、经贸往来方面做出重要努力,也给韩国带来很大助力。
“一带一路”战略将加快中国巨额外汇储备“走出去”步伐,沿线国家和地区将从中国的对外投资中受益。“一带一路”沿线绝大部分是转型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因此,“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要解决中国自己的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也要在改革国际经济秩序中承担相应责任与使命。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副院长唐少清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上升期。通过“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可能使相关区域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我国自提出“一带一路”倡议3年来,已经与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与20多个国家开展了国际产能合作,一批重大项目逐步落地。未来5~10年中,我国将在“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中扮演更加重要的特殊角色。
促经贸合作,助转型升级
据统计,2001年加入WTO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贸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国对沿线国家进出口从2001年的902.5亿美元增至10489.7亿美元,12年间增长了11.6倍,年均增长22.7%。
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今天,国际国内形势已发生深刻变化,在吸收过去改革开放有效经验的基础上,需要我们调整发展思路,以全新理念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带一路’绝不是简单的产能输出。”迟福林分析说,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一方面是我国的优势富余产能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相对接;另一方面,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我国也能够为世界提供巨大的服务型消费市场。这不仅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重要利好。
值得注意的是,“一带一路”辐射的国家和地区广泛,涉及上海合作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欧亚经济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等多个中国广泛开展和积极参与的区域性经济组织。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五通”的加速实现,中国企业到沿线地区开展直接投资,能够不断积累交通物流、区域人文、优惠政策等综合优势,进而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安徽省委党校省情中心主任张彪表示,“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转移升级的大趋势下,在‘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下,对外开放格局将进一步扩大和优化,引进外资的规模水平和管理经验也将逐步提高,企业的产业链将进一步延伸,人才也将更加丰富。与国际接轨的中国企业会将‘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效结合,不断扩大海外投资,持续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
也有专家学者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指出,“一带一路”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少数国家对中国经济的恶意“封锁”。美国试图利用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使中国被“边缘化”,而中国则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带动周边合作与发展,并以此带动国内全面深化改革,充分掌握对外经贸合作的主动权。
树全新思维,助自贸进程
“一带一路”是一种站在全球高度、盘活区域内各种资源、推进我国全面改革开放、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的战略安排。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这是中国重塑世界经济治理格局的重要机遇,但也在客观上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全面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呢?
在中国社科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看来,在“一带一路”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需要加快构建自由贸易区网络。“一带一路”超出了传统的自贸区构建,所以,要完全超越传统的自贸区思维,以新的思维、新的方式,构建“一带一路”下的自贸区网络。比如,要继续认可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双边自贸区协议的谈判;又如,要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作出“功能性安排”,实现“一带一路”下的便利化开放和合作。
对此,迟福林也强调,要推动“一带一路”与建设自贸区网络的结合,以服务贸易为重点,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依托,打造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推动区域性、全球性自由贸易进程。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副国别主任何佩德指出,“一带一路”不仅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贸发展等举措,同时也应包括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联动与合作。
专家学者们认为,“一带一路”是一种全新战略思维,而非传统的产业转移,旨在通过新型发展合作,实现共同参与,带动区域发展,助推世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