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市场出现调整前景不明】在内外双重因素影响之下,我国债券市场出现调整。10月下旬以来,债市连续下跌,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上行,并突破了2.8%的水平,创下今年6月末以来的新高。
点评: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本轮债市的调整源于“输入性”压力。美国大选结果出炉后,当选总统特朗普强调基建投资,导致全球风险资产普遍上涨,避险资产则全线大跌,股市暴涨,黄金、债券暴跌。
从国内因素看,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企稳迹象也使得市场风险偏好有所上扬。从前10月数据看,工业品价格明显回升,推动名义工业产出数据不断回升。投资方面,基建投资贡献较大,房地产投资稳步回升。10月份,CPI同比涨幅更回到“2时代”。同期,PPI在上月由负转正的基础上涨幅扩大,超出市场预期。经济企稳趋势显著。
从资金面来看,随着年末临近,季节性因素会对资金面带来扰动,季末存贷款变动、财政存款上缴等都会对资金面产生影响。尤其存贷比考核取消后,季末拉存款的扰动基本上已不再为主要冲击因素;需要考虑的是新增贷款出现变动对资金的挤压。
目前,市场对于债市未来的走向判断出现分化。但大多数观点认为,短期的外部影响并不足为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债市风险就此消除。从中长期来看,全球货币政策的转向和基本面企稳可能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短期企稳后市场调整风险依然难言消除。
另一些观点认为,国内资金面较为平稳,美国国债收益率短期见顶,似乎支持我国债市“利空出尽”,但债券市场的真正风险并未暴露,最大风险来自于债市整体“降杠杆、降久期”引发的债券价格下跌循环。
【特朗普当选:“宽财政、紧货币”预期致美债被抛弃】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两天内,美国债券市场遭遇大量抛售,10年期和30年期美债收益率均创下了10个月以来新高。美债是市场公认的优良避险资产,此次收益率大涨表明,市场避险情绪下降。
点评:美债收益率陡然上升,主要是对特朗普的经济政策预期的反应。特朗普的财政扩张政策、减税和贸易保护政策会刺激通胀,从而刺激美债收益率上涨。
特朗普竞选官网上公布的初步政策纲领主要包括减税、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放松监管三个方面:大幅度减税;投资5500亿美元打造包括道路、桥梁、机场、中转系统和港口在内的交通网络;撤销2010年通过的金融监管法案基石——多德·弗兰克金融监管法案,从而刺激美国经济达到4%的增长率目标。
如果特朗普的新财政政策执行,将会带来巨大的财政赤字,美国税收中心预测到2026年联邦累计债务将上升到GDP的25%。如果基础设施投资政策被普遍看好,其预期收益可能会提升,那么财政赤字的预期值就会缩小。但无论如何,新政策出台都会让美联储面临巨大挑战。
11月11日,美联储副主席斯坦利·费舍尔在智利央行举办的一次会议上表示,美联储极有可能要加息,同时他也表明了支持美国逐渐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立场。他还直言道,“我与很多央行行长都认为更有力的财政政策是有用的”,财政刺激“能减轻货币政策的压力。”尽管未直接就美国大选发表评论,费舍尔表露出的对宽松财政政策与紧缩货币政策的倾向与特朗普“不谋而合”。
2016年开年后全球市场恐慌情绪升级,各主要央行的宽松政策实则给投资者传递的是悲观的信号。特朗普的各项政策显然想打破这个局面,而世界经济能否刮来一股“特朗普旋风”还有待观望。
(栏目主持人: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李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