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源 毕成 陈敬
截至10月31日,申万钢铁板块共有54个发债主体、189支债券,存量债券余额为3590.94亿元,若扣除东北特钢的3支债券,余额为3560.24亿元。与2015年底相比,增加了莱钢集团一家发债主体,少了物产中拓、工银瑞信投资、天津太钢天管、南京钢联、唐山国丰钢铁、杭钢集团以及本溪北营股份7家发债主体,发债主体存量减少6家,存量债券规模净减少405.15亿元。
融资成本呈过山车之势
从存量债券的类型分布来看,有中期票据63支、短期融资券50支、公司债39支、定向工具26支、企业债6支、可交换债2支和资产支持证券2支。从债券余额规模及其比重来看,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公司债、定向工具、企业债、可交换债和资产支持证券。
2016年前10月,信用债风险事件频发,钢铁板块本身也出现了东北特钢违约事件,不少发债主体和个券的评级被下调。钢铁板块更是评级下调的重灾区。截至10月底,共有10个发债主体和24支券评级被下调,无主体和个券评级被上调。
主体评级被下调的公司分别为南钢股份、酒钢集团、北营公司、韶关钢铁、东北特钢集团、西宁特钢、西钢集团、宝钢股份、包钢股份和八钢公司。此外有8家发债主体评级展望为负面。总体来看,2016年前10月,钢铁信用债呈现出以下特征:
——融资难。前10月净融资额为-402.81亿元,有8支券取消发行,1支券推迟发行。新发行融资中,短期化和高评级趋势明显,短融和AAA评级占比均超过65%。
——融资成本呈过山车之势。以6月30日为分界点,上半年由于风险事件爆发,钢铁信用债收益率一路上行;此后得益于行业有所回暖,风险得以缓释,收益率一路下行。
——信用风险频繁暴露。除东北特钢直接发生违约外,还有另外10个发债主体和24支券的信用评级被下调,还有8个发债主体的评级展望为负面。
——投资者避险意识强烈。AAA级债券发债规模大、票面利率低、风险爆发时期收益率动荡小,表明当前市场偏好更为安全的AAA级债券;且相较于行业基本面好转,收益率对风险事件的响应更为迅速、果断。
债券新发行明显减少
2016年前10月,申万钢铁板块共发行87支个券,合计发行规模为1826.60亿元(2015年前10月为115支、2196亿元);到期兑付个券109支,合计金额2179.90亿元;有7支个券发起回售,合计回售金额49.51亿元;没有提前兑付。2016年前10月合计兑付金额为2229.41亿元,债券净融资金额为-402.81亿元。与2015年前10月发行到期情况相比,在发行减少的同时,债券集中到期,导致无论是净发行数量还是净发行规模都由正转负,大幅减少。
从月度数据来看,一季度钢铁板块整体债券融资均较为正常。1~3月分别发行了15支、10支、15支券,发行规模分别为325亿元、228.2亿元和365亿元,3个月均为债券净融资,合计净融资规模为466.70亿元。而二季度的形势则急转直下,4~6月分别发行了3支、0支和6支券,发行规模为60亿元、0元和106亿元,合计净融资规模为-642.78亿元,直接导致2016年上半年的净融资规模转负。
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2016年3月底爆发了包括东北特钢在内的信用风险事件,以及债券的集中到期。第三季度,随着此前行业盈利好转,融资情况整体有所恢复。但10月份由于到期数量和偿还规模再次攀升,因而净融资再次下降至-185亿元。
从债券类型来看,2016年前10月新发行的87支债券中,有58支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12支,公司债10支,定向工具4支,此外还有3支可交换债。和存量债券结构相比,可以看出短期融资券占比大幅上升,其余各类债券占比均有所下降。
从新发债券的主体评级来看,有61支债券的主体评级为AAA,21支债券的主体评级为AA+,5支债券的主体评级为AA。发行规模方面,更是向AAA级倾斜,新发行债券中AAA评级规模占比达到79.11%,AA+亦达到19.09%,AA评级占比仅为1.8%。从新发债的评级结构特征,特别是对比存量债券的评级结构特征来看,市场明显偏好高评级债券,刻意回避低评级债券。此外,截至10月底,今年新发行的债券中尚未有评级调低的情况出现。
新发行债券中,不同债券的利率差别很大。票面利率最低为包钢集团发行的“16包集EB16”,票面利率仅为1.30%,利率与发债主体基本面差异较大的原因主要是债券本身是可交换债(交换对象为北方稀土A股)。除此以外,宝钢股份发行的“16宝钢股SCP002”票面利率2.78%,在非可交换债中最低,而票面利率最高的是中天钢铁的“16中天01”,票面利率为7.4%。
我们认为导致不同债券利率差异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三个:一是不同债券的发行期限不同所致。二是不同债券评级差异所致,如AAA评级的3年期“16宝山钢铁MTN001”票面利率为3.14%,而AA评级的3年期“16中天01”(发行主体为中天钢铁)则为7.4%,利差高达426个BP。三是发行时点所致,以期限为0.74年的超短融为例,一季度AAA级新发债券平均票面利率为3.78%,而二季度为4.82%,三季度则又回到3.75%,此间产生较大差异。
此外,我们在剔除3支可交换债后,也分别统计了1年以内债券在不同初次评级下的平均票面利率以及AAA债券在不同期限下的平均票面利率。结果表明,整体来看票面利率的差异确实和主体评级以及债券期限有关。
新政策只收紧公司债发行
10月28日,上交所向各公司债券承销机构下发了《关于试行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公司债券分类监管的函》(以下简称《监管函》),对于钢铁行业公司债的发行,《监管函》采取“产业政策+综合评价指标”的分类监管标准:首先对于违反产业政策的钢铁企业,不受理发行公司债;而对于符合政策的钢企,也需再经过综合指标的遴选;并根据是否触发综合指标将钢企分为正常类(触发一项或无触发)、关注类(触发两项)、风险类(触发三项及以上)。
从内容上来看,一方面,通过去产能工作的完成情况来设置发债的准入门槛,防止僵尸企业借助发行公司债死灰复燃;另一方面,使用具体的指标来排除高危企业,可操作性较强。因而总的来看,这一政策对于钢企公司债的发行是收紧的。
同时,由于深交所近期也发布了相关内容,因而在下文统计中我们从钢铁信用债市场整体出发,不区分交易所。以11月3日最新存量债数据,从发债主体上看,钢铁信用债55家发债主体中共有22家发行了公司债,占比40.00%;从存量债数量来看,194支存量债中共有40支公司债,占比20.62%;从存量债余额上来看,公司债余额560.24亿元,占比15.29%。
从今年新发行债券情况总的来看,钢企信用债类型还是集中在中票和短融,公司债规模并不大。因而,就目前而言,虽然《监管函》收紧了公司债的发行,但对整个钢铁信用债市场影响并不是很大。
依据2016年三季报,对有账务数据的16家发债主体进行筛查,正常类企业和关注类企业各有6家,风险类企业有4家,分别为重钢、南钢、安钢和西宁特钢。对于这些风险企业,无疑公司债的发行将受到限制。但由于数量不多,因而从全部主体角度看,《监管函》对钢铁债市整体影响也不大。(作者单位:兴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