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时评
中国经济导报评论员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步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促进全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中部地区发展进入了新时期。10年来,中部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11.6%的速度增长,增速明显快于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由2005年的18.8%提高到2015年的20.3%。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日益巩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改革创新步伐加快,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经过10年发展,中部地区发展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提升,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部地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要求更显迫切。
展望“十三五”,中部地区是我国新一轮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区域,是扩大内需、提升开放水平最具潜力的区域,也是支撑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区域。新时期促进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是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形成东中西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优化国民经济结构、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
“十三五”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着眼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从解决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入手,明确了“一中心、四区”的新战略定位,提出了若干重点任务,完善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政策体系,描绘出对新形势下中部地区全面崛起的新蓝图。
今年以来,中部地区发展成绩十分耀眼,为支撑全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中部地区坚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不仅保持了约8%的增长速度,更实现了新经济、新动能、新业态的新突破,光电子通讯、新型显示、智能家电、先进轨道交通等产业成了“响当当的名片”,武汉东湖、安徽合芜蚌、湖南长株潭自主创新策源地快速崛起,湘江新区、赣江新区、郑州航空港经济试验区等功能性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十三五”的良好开局预示着中部地区崛起的前景无限。
我们相信,3.6亿勤劳智慧的中部人民,一定会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的强力推动下,围绕新定位、瞄准新方位,鼓足干劲、奋勇拼搏,实现新常态下的新作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