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PPP迎来了跨越式发展,项目数量和投资金额均有大幅增长。展望2017年,伴随着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可以预见PPP发展必将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在辞旧迎新之际,中国经济导报编辑部整理了部分专家学者的最新观点,以飨读者。我心目中的2016中国PPP十大事件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发布实施,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PPP)合作。
2.国务院明确PPP部门职责分工,传统基础设施领域PPP和公共服务领域PPP分别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牵头推进。
3.国务院法制办牵头PPP立法,“特许经营法”和“PPP法”将两法合一。
4.国务院办公厅开展促进民间投资专项督查,PPP模式推广应用情况被列入重点督查事项。
5.我国首次正式启动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推动PPP与资本市场融合发展。
6.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传统基础设施领域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工作导则》,规范PPP项目全过程操作流程。
7.财政部印发《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的通知》,在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领域要“强制”应用PPP模式。
8.首届中国PPP论坛在青岛成功召开,800多名参会代表和42万人次在线观众创造了专业论坛关注新记录。
9.我国首次主导制定PPP国际标准,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提出的城市轨道交通PPP标准研究倡议获得联合国PPP专家组正式批准。
10.清华大学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研究中心成立,致力于打造成为PPP领域的国家级专业智库、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和国际交流中心。
——徐成彬(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研究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17年:PPP发展分水岭
2016年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公布《关于推进传统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相关投资者和金融机构2017年必将积极探索PPP项目的资产证券化(ABS)。但个人预计,虽然从中长期看,该文件的发布对多元化PPP融资渠道、发展二级金融市场有好处,但就2017年而言,不会有太多项目实现ABS。
另外一个与金融机构相关的趋势是,由于宏观经济形势不好,加上政府政策的放宽,PPP的投资主体会呈现多元化,改变过去“工程企业+基金”主导PPP投资的做法,金融机构除了参股和放贷,也会开始探索像西方国家一样去主导PPP投资并承担一些风险,2016年金融机构中标贵阳地铁和杭绍台高铁等重大PPP项目就是一个迹象。
此外,政府、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等各方对PPP将逐步趋于理性,2017年的PPP运作将更规范,咨询(含律师)机构之间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虽然咨询费下降,但整体咨询水平逐步提高。笔者预见,一些律师和咨询机构将会开始参与过去不规范或合同不完善PPP项目的争议解决。
总之,2017年将是PPP发展的分水岭。——王守清(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2017年看好传统领域PPP投资机会
地产调控和产能过剩背景下,2017年稳增长仍看基建。预计PPP市场将加速扩容,投资规模预计在4~5万亿元,同比增长50%~80%左右。
与2016不同,2017年金融资本对PPP的参与度将显著提升,这将对整个PPP市场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运营能力成为PPP参与者越来越重要的竞争优势。鉴于传统领域PPP项目储备充足,且是稳增长的中坚力量,较为看好建筑和环保等传统领域PPP的持续性投资机会。同时,在补短板和政策的驱动下,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领域PPP也值得关注。
——冷云生(中信证券分析师)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潘晓娟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