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快件柜打通社区O2O“最后一公里”

作者: 侯帅
公园内,公鸡造型的气球成为小朋友们的“新宠”。 本版图片均由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崔一/摄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侯帅

    “怎么不带钥匙呢?我和你爸正着急出门呢。”
    “没事,您把钥匙给楼下格格,设置个密码发给我,我等会到家就能拿。”
    “那个不是收快递用的么?”
    “也能寄存东西,您下楼点击屏幕,有个寄存选项,很好操作……”
    记者的一位朋友出门忘记带钥匙,准备回家时恰巧家人要外出,便有了上面这段对话。随后,记者跟随这位朋友,来到他居住的北京市顺义区金汉四区,见到了他说的这位“格格”——一个巨大的存储柜,长约4米,高约2米,厚约半米,柜体的左右上方设有监控摄像头,整个柜子被分割为诸多大小不一的储物格。柜体上镶嵌着一个人机交互触屏界面,设有取件、投放等选项,看上去简单易操作。
    当朋友输入家人发来的密码后,相应的小格子便清脆地弹开了门。
    “格格是我们小区的第二批智能快件柜,第一批是丰巢智能快件柜。”朋友一边从柜中取出钥匙,一边告诉记者,这种智能快件柜,现在免费提供给小区居民使用。
    格格并非新鲜事物。据公开资料显示,全球已有近20个国家通过使用智能快件柜完善末端物流。亚马逊早在2011年就在美国、英国推出智能快件柜业务——AmazonLocker,为消费者存储网购商品提供类似于实体店购物的消费体验。在一些新建小区,智能快件柜已成为必备的配套基础设施之一。
    2013年11月,我国国家邮政局发布《关于提升快递末端投递服务水平的指导意见》,鼓励企业探索使用智能快件箱等自取服务设备,提高投递效率。
    电商发展至今,已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通过简单的互联网终端操作,消费者便能购得所需商品。然而,物流配送的末端环节,却一直是一个待解难题。在小区里,时常能听到快递员拿着包裹,挨个电话询问“您家有人么?”在办公室或公交、地铁上,又时常会听到身边人电话回应“家里没人,您放门卫或者晚点送可以么?”O2O,再怎么洋气,在最后这一环节却总是显得很脱节。
    智能快件柜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2015年,顺丰、申通、中通等几家有实力的物流公司,共同创建了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并运营面向所有快递公司、电商物流使用的快递柜——丰巢,24小时不间断提供服务。”记者的这位朋友从事物流工作,他指了指小区门卫室内一个印有丰巢字样的绿色柜子,以业内人士的口吻向记者介绍说,“2016年初,北京市开始大力提倡此类快递柜,许多小区陆续出现了格格、E栈等几家不同的智能快递柜,有点‘百花争鸣’的味道。”
    2016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六大领域发力,以新供给创造新消费,提升持续增长动力”,其一就是要提升社区服务消费供给,加快配送中心、服务站点、智能快件柜等连锁服务企业终端末梢建设,有序推进社区服务O2O项目。
    新供给创造新消费。丰巢、E栈、格格……近年来在北京各个小区显眼角落出现的这些智能快件柜,正是在供给侧改革这样一个“大”词汇下,延伸出的一个个“小”实体,释放出让市民们看得见、用得着的改革活力,让消费更加便捷。
    在朋友取钥匙的过程中,小区邻居从格格里取走了网购的“年货”——消费者已从被动等快递,变成了主动取快递。而这些取走的“年货”又极有可能是智能快件柜运营方的产品。
    记者在格格、丰巢的手机终端APP上,看到了正在销售的各类年货土特产。智能快件柜又以一种销售平台的模式加强了物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提升了“社区服务消费供给”。
    业内人士指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动力和发展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快递行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等挑战。随着“互联网+智能制造”、跨境电商和农村电商等新服务、新模式的出现,智能快件柜行业将面临诸多发展机遇。
    通过社区里的一个个小柜子,取寄快递这一基本业务又延伸出多种功能,这或许就是对上述观点最好的诠释。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智能快递柜市场前景及融资战略咨询报告》指出,2016年我国智能快递柜产量将达3.12万组左右。目前,我国智能快递柜的运用还主要是以一线城市为主,未来需求区域范围将逐渐向二三线城市渗透,整个行业的需求区域将更加广泛。而我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将更为深入地渗透到生活中的角角落落。2017年,“供给侧改革”这五个字,又将延伸出哪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呢?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