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力推进实施生态红线保护制度

生态保护红线范围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31.92%

作者: 吴承坤
    中国经济导报讯 记者吴承坤报道 日前,贵州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相关情况和《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暂行办法》的主要内容。
    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范围面积为56236.16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31.92%,包括禁止开发区、5000亩以上耕地大坝永久基本农田、国家重要生态公益林和石漠化敏感区四大类。其中,禁止开发区包括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自然遗产地、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国家级、省级和市(州)级自然保护区,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地质公园,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国家级和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今后新设立的以上12类保护区域自动进入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名录。在各市(州)面积分布上,最高为贵安新区,占贵安新区规划总面积的41.89%;最低为毕节市,占毕节市国31.92%土面积的27.05%。在流域分布上,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红线面积分别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21.39%和10.53%。
    《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暂行办法》共17条,包括制定依据、红线划定程序、红线范围、管理和保护原则、省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职责、分级分类管控具体规定和要求、调整条件和程序、保障措施及损害追究等内容,通过“从严”管理,确保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性质不改变、生态功能不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