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前方记者|孙弋弋
浙江省宁波市作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依托优良的港口资源、灵活的体制机制、发达的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成为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竞争、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窗口和对外开放前沿阵地。
面对新时期国内外发展形势的变化,以及自身转型的需求,宁波提出谋划建设梅山新区的重大战略决策。
规划建设的梅山新区,位于宁波市东部滨海区域,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陆域面积约8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80万人。2016年,梅山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1222亿元。
“梅山新区集聚了宁波最优质的港口资源和诸多实体制造企业,汇聚了国内外知名的海洋科教研究院所和创新人才,是宁波建设港口经济圈的重要引擎。”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宁波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柴利能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建设国家级梅山新区,将为带动宁波、浙江乃至更多内陆地区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梅山新区产业基础雄厚,是我国重要的石化、汽车、装备、新材料制造基地;综合承载能力突出,属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具备大规模集聚人口产业、高质高效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潜力。
“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宁波建设国家级梅山新区,并将其作为‘浙江经济新的动力’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重要平台来打造。”柴利能说,目前,《宁波梅山新区总体方案》已经浙江省政府正式上报国务院。
从对外开放角度看,“当前,我国正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构筑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新格局。浙江作为全国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引擎,宁波势必要释放更多开放红利、发挥更强开放带动作用。”柴利能说。
从提升区域竞争力看,《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柴利能表示,梅山新区是宁波联动舟山台州发展、对接融入大上海的重要平台,建设好这一平台将为宁波积极探索经济较发达地区城镇化的新模式,建设以上海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有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梅山新区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做全省发展引擎中的引擎、国家级新区中的新区。”柴利能说,梅山新区明确提出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重要功能承载区、港口经济圈核心功能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门户、智能经济发展示范区、高端港航物流服务集聚区五大功能定位。到2020年,新区力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500亿元,到2030年,基本建成国际化、现代化、智慧化、绿色化的滨海宜居新城。
“开放是宁波的立市之本,更是梅山新区发展的根本生命力所在,我们将把‘开放’作为新区的核心篇章来谋划推进。”柴利能表示,新区将强化高水平开放载体的打造,加快推进大榭自由贸易岛建设,加快设立宁波综合保税区,全力推进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强化国际贸易便利化试点,积极参与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畅通“海甬欧”贸易物流大通道,打造面向环太平洋经济圈的海上开放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