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扶贫:向生态挖潜力 避盲目建平台

作者: 荆文娜
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荆文娜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了与农村电商相关的信号。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也多次提及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国务院和地方政府一些政策也都明确支持电商扶贫政策措施的实施,农村电商可谓风头正盛,而电商扶贫也成为精准扶贫的有力抓手。
    不过,农村通过发展电商进行扶贫,既要看到政策方向的支持和增收改善生活的进步,还应注意农村电商面临农民信息化程度低、人才缺乏、农民购买力有限、物流成本高、规模小等现实问题的存在,应尽量避免盲目建平台、建园区、招大商引大资的冲动。
    
农村电商成精准扶贫有力抓手 为农产品“进城”打通销路

    “所谓电商扶贫,就是将今天‘互联网+’时代日益主流化的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通过‘以一带多’、‘以点带面’的精准扶贫带贫机制,对接贫困落后地区对接大市场,通过工业品下行与农产品上行,以此促进消费,拉动贫困户就业增收,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王慧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解释。除了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外,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电商扶贫还包括小微贷消费金融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科技下沉、从县到村物流快递渠道网络配送站点的下沉及完善、生活服务电商的下沉等。
    曹磊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目前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成为扶贫攻坚有力抓手。最近阿里发布的“电商消贫十佳县”报告显示,2016年,在阿里巴巴零售平台网络零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国家级贫困县有280多个,其中40余个贫困县网络零售额超过1亿元。在国家级贫困县发现18个淘宝村,在省级贫困县发现200余个淘宝村。农村创业者和企业受益于电商的发展而增收。
    除了政府在政策及行动方面的大力支持外,企业也纷纷响应。阿里、京东、苏宁等大集团都开展了电商扶贫的积极探索。如在农民“卖难”问题上,电商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阿里研究院高级专家盛振中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电商消贫十佳县”的共同特征之一,是将当地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推动电商扶贫减贫。位居“十佳县”榜单首位的文山市,就是把当地特色滋补品三七与电子商务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脱贫道路。
    据了解,文山市是三七原产地,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5%以上。但对当地种植户来说,没有稳定的销售通路,一直是困扰这一国家级贫困县脱贫的“紧箍咒”之一。2016年,阿里健康联合天猫医药,推出致力于扶持原产地滋补品互联网销售的品牌计划——“滋补中国”。文山迅速被列入该品牌计划的重点合作对象。云南文山三七协会副会长余斌介绍称,在“滋补中国”项目扶持下,当地品牌商家,如盘龙云海打开了三七在电商平台的销售通路,让三七农户的产品有路可销,摆脱三七价格暴涨暴跌的窘迫局面,实现真正的增产增销。
    王慧分析说,该模式最大的好处在于稳定了销售通路,将当地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推动电商扶贫减贫。这种与各地政府、品牌企业、行业协会合作,给高品质的道地滋补品打上了标签也是电商平台的责任之一。盛振中坦言,目前有合作需求的地方政府不少,可见电商平台与政府合作的模式具备强复制性,特别是地域属性特别强的品类有更好的合作空间。
    
电商扶贫忌盲目发展 应加大人才培养

    尽管电商扶贫的“甜头”在一些地区已先行品尝,但曹磊表示,农村的商业生态既有足够的发展潜力,又有其复杂的一面。农村电商在近年来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其存在的痛点。如农村电商基础差、人才匮乏、商业模式还不成熟;实践中易有盲目建平台、建园区、招大商引大资的误区;农村电商对物流成本及网络覆盖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以云南为例,作为农业大省,其农业资源丰富,具有高原特色的农产品种类多样。加上云南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造就了如“云花”、“云茶”、“云药”、咖啡、水果等特色鲜明的农产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云南省颁布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文件支持电商发展。然而,云南有3700万农民,但拥有电脑的只有40多万,电商在云南农村并不普及。
    曹磊分析,虽然云南农村电商推进有一定起色,但在电商软硬件建设、物流发展水平、交易模式、电商人才培养、涉农网站建设等方面仍存在问题。云南省网络设施建设起步较晚,资金投入不足,开展电商的网络基础相对薄弱。由于云南省属于山地农业类型,大部分农产品生产区的交通和物流不便。发展电子商务在仓储、货运、销售等环
节都依赖于物流企业和道路设施建设。云南多数县区一般只有一个或数个物流点,到乡、村一级常常是一个物流的快递点都没有。物流水平是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在交易模式方面,云南现有农商企业开展电商的模式主要有B2B、B2C方式,交易模式比较单一。同时,交易主体涉及范围小,交易服务主体呈现零星化和低层次化。曹磊认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想要拓展国内或是国际市场,可由政府和专门机构来开展电商活动,需要更多的G2G、G2B、G2C模式,同时,对鲜活农产品更适合O2O模式,O2O模式就需要电商企业、农民、农产品基地、物流公司和直营店等多方的参与。除此之外,在电商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涉及多个部门和系统,需要既懂农村市场,又有网络商务和法律等知识的专业人才。云南电商人才缺乏,专门从事农业电商的队伍还没成长起来。
    王慧强调,发展农村电商要想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很重要的一点是人才的培养,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最终还要落到人才这一根本性问题上。因此,地方在教育培训方面,首先应充分了解农民的需求,同时还要充分考察各类培训机构的水平及效果,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为农民提供更多有效的培训,并通过对受训人员的跟踪回访、客观评价培训效果,形成培训质量不断提升的良好机制。其次,还应创新发展教育培训方式。如对接或搭建各种网络教育培训平台,通过远程教学培训的新方式,实现资源的自由对接。此外,充分整合平台、社会扶贫机构、高校等资源,为农民提供更多样的培训,实现社会扶贫力量与贫困农村地区农民的对接。不仅如此,在人才引进方面,还需根据产业需求,采取多种形式的人才引进。
    王慧还提醒说,农村发展电商切忌盲目进行,需考虑其具备条件。“电商扶贫是大系统,网站运营、人才培养、站点建设、仓储物流以及源头的产品质量把控、供应链管理等各环节缺一不可,需要政府、平台、电商服务商、传统企业、合作社与基地等多方共同协作,形成电商生态系统。”
    
平台责任重大 初期应百花齐放随后绩效考核

    电商扶贫不同于一般的电商发展,据王慧介绍,当前各地政府都在积极研究出台引导农产品上行的电商扶贫政策,包括补贴农产品上行的交通物流费用,加大对扶贫企业的税费优惠力度等;加大对电子商务平台和线下实体店以及区域内本土电商平台的支持;对电商扶贫企业的发展给予政策支持,享受项目投资优先、政务服务优先政策等。需要注意的是,在电商扶贫具体工作中,平台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王慧认为,在电商扶贫的初级阶段还是应该百花齐放,要鼓励大大小小的企业参与到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工程中来。待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应对获得财政支持的平台进行绩效考核,诸如孵化的网店数、培育的新农人数、年销售额、带动的就业人数等。平台在电商扶贫过程中应挖掘发现该地区有哪些符合电商标准的产业或者产品,做好产品质量把控与溯源问题,并积极主动地承担包括合同责任、广告发布者责任及第三方责任等。
    王慧同时强调,在电商扶贫过程中,人们不可避免地会过度关注电商“大户”而忽略了贫困主体,不过对于贫困主体创业可通过后端的资源整合,诸如通过农村合作社对农产品进行统一采购销售,对通过个体销售的开展技术指导、资金支持等手段进行帮扶。
    对于平台的问题,盛振中也介绍了他对此的理解:“电商以市场化的方式发展,电商扶贫也相应地更多注重市场规律。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产品销售、营销、服务等具体事务上,以企业、以创业者为主体,在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公共服务上政府采取措施非常关键。平台在提供低成本创业机会、公平的线上交易市场、稳定的交易/支付/物流等服务、有效的信用体系等方面可以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