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经济导报讯 记者侯帅报道 近日,国家能源局会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核安全局在京组织召开《“华龙一号”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实施方案》发布会。这标志着,“华龙一号”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正式启动。
“华龙一号”是在汲取国际最新科技和工业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30多年来的技术与经验,实现技术再创新的成果,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堆型。
《方案》要求依托“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开展核电标准化示范,利用4年左右时间,进一步完善优化现有压水堆核电标准体系,健全一套自主的、能够满足“华龙一号”国内建设与出口需求的,涵盖核电全生命周期的压水堆核电标准体系。
据悉,我国核电标准化工作已经有较好基础,目前已发布核电标准743项,初步建立了结构完整、内容齐全的核电标准体系。各专业领域的重点标准或急需标准基本齐全,填补了国内空白;标准的总体水平与国外相当,部分关键技术标准“跟跑”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有力支撑了我国核电建设。
不过,当前我国核电标准化工作与核电建设的现实仍有差距,存在技术路线不统一、基础研究欠缺、自主标准推广应用不足等短板,多数标准仍处于“跟跑”国外先进标准的状态,标准的质量和水平还有待提高。此外,我国多堆型、多技术路线并存的现状,也客观上增加了制定统一、自主核电标准的难度。
为此,《方案》从进一步优化现有标准体系、持续开展标准化基础研究、大力推进核电标准应用实施等多个方面,深化核电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向核电强国迈进的重要发展阶段,根据《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预计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同时,随着“华龙一号”、CAP1400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堆型的推出,核电“走出去”取得初步成果,核电已成为继高铁之后又一张代表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在此背景下,我国核电标准化的需求更加迫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