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守营
以移动化、社交化、视听化为特征的移动传播已经成为新的引擎和增长点,移动新媒体正在塑造新型的社会生活形态,并对信息生产传播和消费模式产生巨大影响,重塑了传媒生态链,媒介融合进入新阶段。日前发布的《上海传媒发展报告(2017)》显示,互联网技术、应用、形态、产业的稳步发展是2016年中国信息传播领域的基本态势。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上海传媒蓝皮书》主编强荧指出,2016年以来,主流媒体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互联网时代新闻舆论工作建设的战略指导方针,从中央到地方、从报纸到电视、从网站到两微一端,主流媒体以移动传播为契机,创新新闻产品的形态、表达、叙事,进行了系列化的深度融合改革,呈现了移动传播时代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新形态新格局新发展。
《上海传媒蓝皮书》主编焦雨虹认为,2016年以来媒体发展呈现五大主要态势,包括移动传播成为主旋律、主流媒体引导移动舆论场、网络治理进入常态化精细化、“互联网+”引擎作用更为突出、短视频、网络直播风靡一时:
第一,移动传播成为主旋律。随着4G网络的全面覆盖,智能手机进一步普及,移动互联网覆盖率与密度不断增高,网络产品、应用、服务向各个领域深入渗透,形成了形态丰富、产品多样、百花齐放的竞争中发展的态势。移动设备、移动社交、移动娱乐、移动金融、移动医疗、移动出行等成为热点。媒体领域尤其丰富多彩,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等技术推动下,移动APP、融媒体平台、社交应用、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成为最具活力的领域。
第二,主流媒体引导移动舆论场。2016年,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和视频化的趋势,主流媒体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VR/AR等新技术,发展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等新应用新产品,以新技术引领媒体融合发展,呈现新业态新格局。主流媒体以新产品新平台为契机,从产品渠道融合,进入流程、架构、管理、机制全方位的创新和融合,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传播力、引导力,在网络舆论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三,网络治理进入常态化精细化。网络谣言、虚假信息、网络信息安全、网络治理的方式与尺度、网络监管权限等引发广泛关注。2016年颁布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对网络空间主权、网络运行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等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和指导,对中国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四,“互联网+”引擎作用更为突出。2016年以来,包括终端、数据接入、互联网服务、网络设备等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从网络购买到网络约车,从网络诊疗到网络支付网络理财,移动互联的产品和服务几乎全方位覆盖。各类新兴企业的创新产品围绕工作、生活、社交全面展开,共享经济成为快速发展的商业模式。
第五,短视频、网络直播风靡一时。短视频、网络直播快速发展,成为年度标志性热点,催生了“网红现象”“网红经济”。随着社交平台开设视频分享应用的产生,短视频迅速发展,“秒拍”、“微视”、“美拍”等用户数量过亿。直播内容不断拓展,直播平台迅速增多,视频直播从小众用户扩展至广泛的普通受众,直播业成为崛起中的亮点。
蓝皮书指出,移动传播不仅是传媒发展的新引擎,也是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变革的重要路径,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终端智能化、应用移动化、形态可视化、服务全球化是发展大势所趋,传媒当抓住时机,引导移动互联网时代传媒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