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供给侧改革”走向何方

作者:
    近日,美国股市又出现了大动荡,上周道琼斯指数曾大跌145点,其后跌幅明显收窄。看来是好事,但是当中存有暗涌,因为反映美国投资者恐慌情绪的VIX指数单日抽升7%至15,系4个月以来最高值,即自美国总统特朗普当选后在今年1月中旬就任以来新高。
    当地时间4月11日,随着叙利亚局势等地缘政治风险升温,投资者重归久违的避险模式,在美国股市下跌的同时,黄金、石油和美国国债都出现了暴涨。日间,反应市场情绪的VIX恐慌指数一度上涨10%。
    自从上次美国对叙利亚进行军事打击后,国际局势出现动荡。不久前,美国在G7发达国家外长会议上对叙利亚采取了强硬态度。另据媒体报道,朝鲜警告称,如果美国海军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继续前往朝鲜半岛的话,朝鲜已经做好回击准备。美东时间4月11日,黄金收盘价已突破1260.65美元/盎司,创下新高。而在地缘政治紧张化的背景下,油价已连续第六个交易日上扬。此外,美债和德债也在日间受到追捧。
    
特朗普经济政策的核心思路是供给侧突破

    对于美国股市,美国总统特朗普曾是本世纪以来最大的“招财童子”。特朗普当选后的4个月,股市录得了本世纪最大的升幅(9·11及雷曼危机暴跌后的反弹除外),美股叠创新高,连带着全世界的风险资产同步上扬,市场情绪大幅改善。
    然而,特朗普的医改方案折戟沉沙,市场发现共和党内部的右翼势力坚持不妥协,GOP(共和党)在白宫及两院的多数席位并没有为特朗普的改革大计打开一条坦途,特朗普内阁的执政能力和推进改革能力遭到怀疑,他的基建计划和减税方案能否通过国会成疑,“招财童子”的光环开始褪色。
    对特朗普的期待,在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董事、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看来,市场是有偏差的。奥巴马八年执政的经济政策思路,基本上围绕货币宽松和财政紧缩展开着,QE是刺激政策的主打。事实证明,印钞票对资产价格有明显帮助,但是对于实体经济复苏帮助不大,甚至因为财富效应分配不均而造成社会撕裂。特朗普在竞选中反其道而行之,鼓吹财政扩张和货币紧缩,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减税主张,给了市场想象空间,成就了一轮又一轮的“特朗普交易”。
    其实,特朗普经济政策的核心思路不是需求刺激,而是供给侧突破。毫无疑问,特朗普希望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经济和就业,这也是“特朗普交易”所聚焦的,是股市不断上涨的底气。陶冬认为,特朗普试图努力达成的是税制改革和放松金融监管。这些是结构性改革,旨在重新燃起美国的企业家精神。
    美国研究机构Mauldin Economics分析师Patrick Watson撰文称,美国经济基本面并不支持美股如今的水平。他称:如果美国经济是一根即将伸展的弹簧,那么现在的展现形式是很奇怪的。即便是最乐观的估计,也预计2017年实际GDP增速仅略好于去年令人失望的1.6%。
Watson称,因为债务负担沉重,美国经济目前的状况实际上更像是被拉扯过度的弹簧。除了失去理智的联邦、州以及地方政府债务以外,我们的信用卡、汽车、学生贷款以及抵押贷款等债务也高达万亿。这些都会阻碍经济的扩张。

特朗普政策难言期待

    回到市场对特朗普政策期待本身,Watson表示,特朗普就职即将满100天,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任何重要的立法通过:废除奥巴马医改的事宜仍在进行,但显然很不顺利;废除《多德弗兰克法案》谈了不少,但是也没有任何实质进展。
    此外,特朗普政府也仍未掌控关键的监管机构。截至目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仅有两名委员,其中一名还是民主党;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也是同样的状况。Watson称,对于银行业来说,在特朗普安置人选掌控这些监管机构之前,根本无法指望监管上能够放松。
    上周,特朗普对《纽约时报》表示,他将考虑为基建借贷超过3000亿美元。但在基建问题上,钱从哪来成为关键问题。Watson认为,这也将和民主党在不增加债务的基础上减税的主张不符。他表示,在国会,对于引发大选后投资者和企业主乐观情绪的那些改变,根本无法获得多数支持。
    
特朗普能够在结构改革上走多远

    雷曼危机至今已有9年,消费早已复苏了,但是美国企业投资却仍然裹足不前,公司情愿回购股票也不作投资。这个的根本原因不是最终需求不足,而是企业对未来信心不足。改革税制和去监管,为的是改善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唯有如此才能制造就业机会,才能“让美国更伟大”。
    大约每40年,美国出现一位“重建总统”,聚焦于供应端的经济,推倒既有的经济架构,构建新的营商环境,上一位这种人物,就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里根。陶冬认为,特朗普在直觉上和行事逻辑上,具有不少“重建总统”的特性。
    但是特朗普能不能真的在供给侧改革上杀出一条血路,唯有时间可以给出答案。特朗普本人是商人,对经济学也理解不深,对所谓供给侧改革直觉与天性多过切实需要,一旦遇阻随时可能转方向。同时特朗普在建制内做事经验不足,对国会乃至本党议员掌控能力差。他的改革方案(如果有方案的话)可能被现有机制所阻碍、缩水,甚至绞杀。
    同样是减税,着眼点可以是短期经济刺激,也可以是改善营商环境、重塑企业家精神,两者之差悬于一念之间,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当然也不同。刺激政策往往在利益上只做加法不做减法,所以反对声音较小;一旦涉及结构性改革则几家欢喜几家愁,利益纠纷使得决策更困难。特朗普能够在结构改革上走多远,值得关注。
    需求端刺激还是供给侧改革,世界上许多政府都面临着同样的抉择。“如何冲破利益的藩篱,为经济谋一条生路,是后QE时代的无法回避的问题。”陶冬说。
    (本文由编辑部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