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开启全面风险排查 对债市利空影响有限

作者: 李盼盼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李盼盼

    在信贷资产资质趋弱、息差收窄等因素的影响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如今面临较大资产配置压力。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逐渐成为债券市场最主要的投资者。
    据中央结算公司数据,截至2017年3月份,商业银行持有国债份额占国债总规模的约67%。不过,由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投资债市的过程中,暴露出风控水平参差不齐、杠杆比重较高、绕道监管等问题,随之而来的系统性风险,引发监管层担忧。4月10日,银监会下发《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4点要求,包括:健全债券交易内控制度、强化业务集中管理、严格控制投资杠杆以及加强风险监测防控等方面,旨在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债券投资业务的管理。
    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成为商业银行开启全面风险排查风向标。不仅如此,由于《指导意见》提及的风险点囊括了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债券投资业务、同业业务、银行理财与代销业务等10个风险点,涉及银行业务的各个方面,其对相关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值得关注。

严控债市杠杆

    近年来,商业银行资金业务高速发展,其中中小银行增速尤为明显,在同业存单大幅扩容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参与到资本市场,并衍生出同业存单对接同业理财等套利模式,以及催生了越来越大的委外市场和表外理财市场。
    在此背景下,《指导意见》要求关注债券市场波动、加强交叉金融业务管控等内容也与流动性风险管控息息相关。
    在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徐承远看来,同业存单导致银行体系杠杆水平逐步上升,并加剧了期限错配,使得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压力上升,特别是暴露出中小银行流动性管理水平偏弱、流动性风险上升等问题。而《指导意见》体现了监管机构对近年来商业银行资金业务高速发展、同业存单增速过快等现象带来的流动性风险隐患的关注。
    除了同业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同样值得关注。在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看来,《指导意见》对债市可能产生影响的规定主要有三条:一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统一授信、统一管理;二是严格控制投资杠杆;三是加强重点机构管控,合理控制同业存单等同业融资规模。
    “关于统一授信、严控杠杆的规则,由于已经在市场预期范围之内,同时大概率不会与之前的监管政策有所出入,因此可能并不会利空债市。”邓海清表示,“至于同业存单的说法,暗示着银监会认为同业存单本质上属于同业融资,因此我们有理由猜测,未来央行主导的MPA考核也有可能将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

或令债市承压

    邓海清认为,总体上看,《指导意见》对债市的利空影响不会很大,但其反映出的同业存单可能会纳入同业负债的信号值得投资者关注。至于具体的影响,需要根据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时,MPA考核相关指标的松紧程度来判断。“我们认为,监管层将同业存单纳入MPA考核时,如果相关指标定在较为宽松的水平,以保证大部分银行能够通过MPA考核,那么对债市影响可能较小;但如果定在一个较严苛的水平,债市可能面临较大的抛压,债市收益率可能会面临短期的大幅度上行。”
    此外,《指导意见》还强调,“各级监管机构要督促风险管理能力薄弱、债券投资占比高的银行合理控制持债余额”,这意味着风险管理能力不强的机构可能需要减持债券。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预计银行今年对于债券投资的态度将分化,债券投资占比较小的大型银行有望加大投资力度,而债券投资占比较高的银行在MPA考核压力下则会主动降低债券资产配置比例,整体来看对于债券市场的资金冲击不会过大。
    徐承远表示,债券投资产品杠杆设定上限,预计对委外业务一对一账户的杠杆将产生较大影响。在二级市场方面,规范委外或促使资金回流表内,加之穿透管理将降低银行风险偏好,加上信用评级准入趋严,低等级信用债新增需求下降,去杠杆过程中可能面临抛售风险。
    (相关报道见B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