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体:腾讯微博
栏目主持人:邓飞
【“靠脸吃饭”成真?】
新闻源:9月1日,全球首家“人脸识别”商用餐厅落地杭州,这家餐厅应用了支付宝的刷脸支付技术,这也是刷脸支付这项新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商业应用。
支付过程便捷
@新浪财经:媒体微博
在杭州万象城肯德基的KPRO餐厅里,刷脸支付是这么玩的:在自助点餐机上选好餐,进入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刷脸付”,然后进行人脸识别,大约需要1~2秒,再输入与支付宝账号绑定的手机号,确认后即可支付。支付过程不到10秒。
有人“偷脸”吗?
@钱皓:网民
腾讯手机管家发布消息称,经验证,目前出现类似电话facetime的视频诈骗,录制视频后刷你脸消费。尴尬的是脸不比密码,一旦泄露,应如何解决?支付宝采取的措施是,刷脸同时还需手机验证。
部抓取会有很多漏洞
@梦北浪子:网民
虽然现在很多的人工智能都在慢慢替代人的功能,但距离真正意义的替代人还差十万八千里。举个简单例子,计步器永远记不准步伐,不信你简单地数数试试。还有刷脸,这个作为支付手段是很危险的,因为局部的抓取,会有很多的漏洞。
人脸识别支付雏形剖析
@曹志广微博:网民
据介绍,支付宝在肯德基KPRO的点餐机上配备了3D红外深度摄像头,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法进行活体检测,来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或者软件模拟生成的,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人脸识别经过多年的发展,近几年确实取得了突破式发展。一些以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可以完成了。但用户隐私也值得关注,即用户的照片是如何传输和保存的,有没有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被保存或拷贝。相关应用如何设计人脸识别系统,确保用户数据不被盗用,目前看起来还不明确。
评上评:继肯德基之后,京东之家也推出了刷脸支付功能。从商业角度来说,用生物特征代替字符密码的主要目的是增加便捷性,其次才是增加安全性。而且一般情况下,便捷与安全是冲突的。提升安全往往会降低便捷,比如网银U盾;提升便捷也会降低安全,比如浏览器的“记住密码”。另外一个核心问题是,所有生物识别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字符密码而言,其结果都有一定的模糊和不确定性。其拒识率和误识率只能降低,不可能完全消除。另外一个灾难性的安全隐患是,生物特征的不可更改性。一旦信息被人盗走,怎么办?所以,多些谨慎和验证,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