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民间投资平稳持续增长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是工作重点
●中国吸引外资一直居世界前列继续促进外商投资便利化
中国经济导报讯 记者陈昊报道 “2012年以来,全球经济在艰难复苏,但是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党的十九大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在十九大新闻中心10月21日下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强调。
党的十九大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勇,党的十九大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宁吉喆共同出席记者招待会,就“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记者招待会由十九大新闻发言人、国新办副主任郭卫民主持,320多名中外记者参加。
何立峰具体介绍了“稳”和“进”的内涵。“稳”有四个方面特别突出:
——主要经济指标比较稳。2013~2016年,经济指标年均增长7.2%,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6.9%、6.9%、6.8%,经济增长幅度虽由高速增长平稳过渡到中高速增长,但经济增长绝对量每年都比上一年有较大发展。今年有可能增加6万亿元以上,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发达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预计全年6.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将顺利实现,并能够争取更好的效果,年底经济总量将超过80万亿元。”何立峰指出。
——物价比较稳,为经济发展营造了很好的发展环境。过去几年CPI涨幅稳定在2%左右,农副产品价格也比较稳定。
——就业比较稳,201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1260多万人,2013年后,每年都超过了1300万人。今年截至9月,已实现新增就业1097万人,预计到年底也可达到1300万人。
——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5年来,6000多万人实现了稳定脱贫。
“进”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几年间推出1500多项重大改革措施,成效好于预期。二是“三去一降一补”取得较好成绩。三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为今后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很好基础。一方面,一大苗露/摄批传统产业结合了技术创新、科技创新,焕发了盎然生机;另一方面,新业态新产业蓬勃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何立峰表示,这一矛盾体现在经济方面,就是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等,“相信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针对当前投资增速趋于平缓的提问,张勇分析,目前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技术改造投资都呈现了快速增长,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整体投资有所回落,但总体看,民间投资还是保持了平稳持续的增长态势。“当然,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张勇表示,下一步要重点解决“不能投、不愿投、往哪儿投”的问题,既要通过简政放权、制定负面清单,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使市场更透明,使民营企业自主决策权更大,也要加强政策引导,引导民间投资投向产业链长、增长前景好的领域。
“近年来,中国吸引外资一直居世界前列。今年1~9月,中国利用外资921亿美元,保持了较大规模。”宁吉喆表示,我国十分重视改善利用外资环境,下一步要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此外,我国还将继续促进外商投资便利化,“中国会有更加公平、合理、有效的投资和经营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宁吉喆在回答有关提问时指出,这几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去产能,钢铁行业去产能超过1亿吨,特别是出清了地条钢。去产能任务还要继续推进,特别是要防止违规违法产能死灰复燃。(详见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