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谋转型 争当排头兵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及展望

作者: 李飞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林强 曲静怡
李飞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林强 曲静怡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大庆建市以来遇到困难最多、面临压力最大、发展局面最为复杂的历史时期,走过的道路很不寻常。
    中央和黑龙江省委高度关注大庆转型发展。省委书记张庆伟要求大庆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排头兵。
    在大庆市委的团结带领下,全市上下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两次对黑龙江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紧紧围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工作部署,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敢担当、有作为。着力重构产业、重组要素、重聚动能、重塑环境,密集出台促进产业项目发展、工业增量提质、投资项目承诺制、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改革试点等新政,“油头化尾”上升为省级战略,《关于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的意见》得到省委、省政府支持。沃尔沃出口欧美,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呼之欲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得到“两个优先”的激励支持;打造“不下班的政府”,阳光政务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再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检,跻身国家园林城市。
    
坚定不移向经济建设中心聚焦发力,经济发展基本面稳中向好

    2016年,大庆市经济“由负转正”。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收入分别增长2.3%和5.8%,创近3年最高。转型振兴中的大庆市,“上山”握稳了扶手,“过坎”迈开了大步。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42亿元,今年上半年GDP增速创近3年最高。
    5年来,大庆地区生产总值、地方经济、地方财政总收入分别年均增长4.1%、7.4%和2.8%,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42亿元。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1.95亿吨、天然气176.2亿立方米。三次产业由2011年的3.6调整到2016年的7.2非油经济比重由52.8%提高到77%,非公经济比重由20.6%提高到45.2%。
    今年,全市落实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292个,其中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23个;新建217个、续建75个,总投资143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95亿元。截至8月31日,开复工276个,其中新建开工202个、续建复工74个,开复工率94.5%,当年累计完成投资313.3亿元。
    推动环境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加快构筑振兴发展新优势。2016年审批提速60%,为企业减负、降税、节支14亿元;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到2020年形成200亿元规模,撬动社会投资500亿~600亿元。
    
紧紧扭住壮大接续产业核心要务,多元产业体系“四梁八柱”加速形成

    紧紧扭住壮大接续产业这一核心要务,大上产业项目、上大产业项目,推动接续产业多点开花、多路并进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更具支撑力的多元产业体系“四梁八柱”加速形成。
    突出中直、混改、民营共同支撑,壮大化工产业,2016年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突出整车、配套、服务协同发展,壮大汽车产业,到2020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以上;突出生产、加工、营销全链推进,壮大食品产业,到2020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以上;突出高新、高智、高端集成发力,壮大电子信息制造产业,未来5年打造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集群;突出集群、智能、绿色合力驱动,壮大新兴产业,未来5年力争建成产业特色明显的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国内领先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和东北地区重要的新型建材产业基地;突出生产、生活、生态统筹联动,壮大现代服务业,2016年实现增加值895亿元。
    5年来,新建续建投资规模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91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82个。120万吨乙烯、50万吨C4(油气伴生资源)综合利用、15万吨丙烯等石化项目建成投产;沃尔沃豪华轿车今年预计出口欧美市场2万辆;伊利、福瑞邦等重点企业扩能升级;禾工1500万吨煤炭分质清洁利用、哈工大环境集团、映奥新一代显示屏、华为东北云数据中心、大北农生猪繁育加工、缘通碳纤维制造等一批战略龙头项目落地建设,东三省及蒙东地区单体规模最大、业态最多、功能最完备的汽车后市场项目大庆汽车城主体封顶。
    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收入达到600亿元。下一步,大庆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力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加强规划布局和政策引导,加大重点项目引进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扶持力度。
    
城乡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市和经济活力不断释放

    5年来,累计投入民生资金665亿元、年均增长12.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7%和10.8%。其中,2016年民生支出73.9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75.6%;今年民生支出预算83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78%;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7%和10.8%,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09元、居全省首位和东三省地市级以上城市第三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09元、居全省第五位。
    铁路东站西站投入运营,城际高铁全线开通;改造城市老居住区106个、农村危房6.7万户,新建维修城市道路280条、建设农村公路669公里;新建改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35家、学校和公办幼儿园271所。
    累计新就业25.7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城镇医保、新农合实现政策全覆盖,市区最低工资标准位居全省前列。各类养老机构发展到106所、床位10292张。80个贫困村、4.2万贫困户、12.4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推进高新区、经开区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两个园区聚焦主业、突出产业;整合9个供热、供排水企业组建热力集团和水务集团,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完成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撤销油田和石化教育中心,实现分级办学、分级管理。
    5年来,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1396.4亿元,进出口贸易总值年均增长33.1%。深化地企合作,与石油石化企业启动油田售电公司等项目17个;加强区域合作,与哈尔滨、绥化、松原等城市推进实施旅游联盟、交通互联等项目84个。
    
明晰“三个城市”定位“三步走”目标,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

    明晰“三个城市”标签。世界著名的石油和化工城市,在全球视野中彰显大庆石油底色,在国家生产力布局中打造大庆产业高地、战略要地。中国新兴的高端制造城市,构建起大庆现代制造产业体系,在“中国制造”战略中架构大庆的创新航图、智造版图。中国绿色生态典范城市,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并进,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树立大庆样板。
    确定“三步走、三级跳”战略目标。到2020年,经济增速与全省同速,经济总量超350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5年,资源要素全面激活,发展方式显著转变,构建起强力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多元产业体系,经济总量超6000亿元,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稳居全国资源型城市前列。到2030年,经济总量跨入8000亿元俱乐部,城乡居民收入较2010年翻两番,站稳全国资源型城市发展排头。
    实现经济、城市、生态、体制、社会治理“五个转型”。
    ——争当经济转型排头兵,加速推动能源主导的单一型经济向多元综合型经济跨越升级,重点培育油气、“油头化尾”、汽车、电子信息、中高端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新经济10个“雁阵式”产业板块,形成5个超千亿产业、5个超500亿产业集群。
    ——争当城市转型排头兵,加速推动矿区型城市向现代都市型城市跨越升级,集聚人口规模,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城市品质,推进市场化运营,建设“数字城市”,缩小城乡差距。
    ——争当生态转型排头兵,加速推动粗放消耗型生态向绿色低碳型生态跨越升级,构筑生态安全机制,塑造绿色空间,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争当体制转型排头兵,加速推动相对内向型体制向纵深开放型体制跨越升级,构建大庆地企新型生产关系,做强国家级产业园区,用好域内外两种要素资源,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
    ——争当社会治理转型排头兵,加速推动单向管理型治理向协同互动型治理跨越升级,建设幸福大庆、信用大庆、法治大庆、文明大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