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进入新时代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作者:
    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一带一路 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理念新实践

   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满载着42节集装箱的“中欧班列”,近日从长春国际港一路向北,经满洲里口岸出境,途经俄罗斯、波兰、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大约半个月后到达目的地德国汉堡。这是继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辽宁省沈阳市之后,吉林省长春市开通的首列“一带一路”中欧班列(长春至汉堡)。这趟“中欧班列”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运行,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总经理程铁岩介绍说:“主要吸引长春市乃至吉林省境内的一些大型企业,包括配件、玻璃、胶带企业,通过中欧班列把产品卖到欧洲,把相应的原材料或进口产品运回国内。”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4年来,中欧班列迅猛发展。作为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举措,中欧班列近年来货运量大幅增长。作为中国与欧洲贸易的新方式,中欧班列的发展变化一直颇受关注,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宣布开通。把更多的“中国制造”带到欧洲、运向世界,同时吸引更多的产业、资金、技术向中国集聚。
    十九大报告提出,把“一带一路”建设和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经济建设和全方位外交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我国与欧洲及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发展迅速,物流需求旺盛。而实现“走出去”和“引进来”双赢的中欧班列自2011年首列开行以来,至今已累计开行5000多列。今年以来实现大幅增长,开行数量突破2500列,安排班列运行线57条,国内开行城市达到34个,顺畅连接欧洲12个国家34个城市,货物品类日益丰富,回程班列数量已超去程班列的一半,呈现出良好的国际品牌效应和发展前景。中欧班列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看得见、叫得响、好于预期的首批落地成果。
    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一带一路”正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理念新实践。四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成果超出预期。经济走廊建设稳步推进,互联互通网络逐步成型,贸易投资大幅增长,重要项目合作稳步实施。雅万、亚吉、蒙内等铁路项目,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等港口项目,中白工业园、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等一大批项目纷纷落地。
    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已在“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建有56个经贸合作产业园区,累计投资185.5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超过10亿美元的税收,提供超过17万个就业岗位。
    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服务外包企业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爱斌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参与国市场不断释放新需求,这为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朗坤跟随“中国制造”企业脚步走出去,其业务已经覆盖10多个国家。“在印尼,朗坤为中国泛海电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开发了电力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该平台采用多语言版,包括英语、印尼语等,基于混合云部署,通过‘五个一体化’实现业主方、咨询方、总包方、设计方、分包方、监理方、运维方等多单位统一管理,支撑海外项目快速拓展,实现对境外电厂的远程管理,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武爱斌说。
    引进来,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十九大报告指出,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近年来,由于要素成本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太快,一些外资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外企向外转移,但也有一些外资正加速进入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等领域。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9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3541家,同比增长10.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18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52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5%;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91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
    这得益于放宽服务业、制造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让外资在华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目前我国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开放水平大幅提高,其中一般制造业已基本放开。美国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贾殿安认为,中国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不断放开对外资来华限制,尤其放宽了服务业、制造业的市场准入门槛,放宽一部分领域的外资股比限制,让外企有了更多投资机会。
    日本美邸养老服务公司负责人日前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发展健康产业”“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让他们看到了投资中国健康养老产业的机会,而“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将吸引更多外资来中国投资,这也一直是我们外资企业关注的重点。”该负责人说。 

自贸区 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
   
    “主要是政府部门办事效率提高了很多,原来我们企业设立的审批时间要7个工作日,现在1~2个工作日就可以下来了,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自贸区带来的红利。”武汉软件新城企划部张希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作为第三批入选的自贸区,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成立半年以来,给企业最大的感受是办事便利、快捷和高效。
    “这里办理流程比较简洁、办事效率也比较快。企业名称申报不用预先核准,可以自主申报。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好很多,看来我们之前的担忧是多余的。”刚刚在天津滨海新区设立分公司的一家总部在上海的进出口贸易公司负责人张先生笑着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作为第二批入选的自贸区,天津自贸区的管理体制、投资开放、贸易便利、金融创新和营商环境等方面,获得入驻企业点赞。
    仁卅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宋孔尧切切实实感受到上海的变化。他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中国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简政放权给企业带来切切实实的好处。明显感觉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比以前简单便利了,也更高效了。”作为国内第一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首块“试验田”,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是一大亮点,大幅降低了外资的进入门槛,也有助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从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到如今,“1+3+7”自贸区格局形成,各类企业在全国11个自贸区里感受着贸易投资、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变化。
    “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个很好的探索,对投资和贸易带来很多便利,但总体上还是比较保守,负面清单太长。设立类似新加坡、香港那样的自由贸易港区,将推动投资贸易从便利化走向自由化,对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有很大的意义。”宋孔尧的心声代表了大多数企业家的愿望。今年3月,国务院对外公布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中,首次提出了“自由贸易港”的概念。“桥头堡定位是中央对上海的新要求。”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民表示,今年,桥头堡的定位第一次在《方案》中提出,而《方案》也是继2013年的总体方案和2015年的深化方案之后,国家出台的第3个改革方案,被称为“上海自贸区改革的3.0版”。
    上海自贸区在今年3月31日提出,在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区。此次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自由贸易港属于自由贸易区的一种,一般处于港口等交通物流枢纽,在功能上,更加方便外国船只自由出入,如外国货物的进出、装卸、分选加工、重新包装、储存与过境中转,以及专门进口原材料进行外贸加工再出口等,也可享有免征全部或大部关税等优惠待遇。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自由贸易港在金融、服务业等方面开放层次更高、力度更大,将会推动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更高程度的资源优化配置。白明建议,可借鉴香港和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但不能照搬照抄。
    国际上自由贸易港的代表包括香港、新加坡和迪拜。香港是自由港,对大部分商品零关税,所得税也很低;贸易便利化方面,商品进出口只需要14天内递交海关报关单。新加坡则是在国内设置自由贸易区,区内并无财税优惠,但货物进入自贸区不需要任何海关文件,也不需缴税;只有离开自贸区、进入新加坡时才需要海关通关和缴税。另外,新加坡的“单一窗口”建设要更完善、更数字化、更便捷。迪拜也是自贸区制度,海关通过抽查监管区内货物,入区不收关税,并在增值税、所得税方面给予巨大优惠。
    申万宏源宏观分析师李一民、汤莹认为,自贸港的建设对物流商贸领域,对需要进口原材料或中间产品,从事加工、进口再制造、维修等领域的企业是利好。
    国金证券表示,如果给予上海类似于新加坡及香港的自由港政策,势必将使得上海港口成为更有影响力的国际货物集散地,加快整个长三角地区的人口流动性,促进整体经济发展。上海将成为并肩纽约、伦敦的全球金融中心之一。建设自由贸易港,将有效加速世界各地货物在上海的集散,以及各地商人与旅客在上海的人员往来,对于上海交运及物流企业,将带来业务量提升的直接利好。

对外贸易 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    

    10月15日,有着“中国外贸晴雨表和风向标”之称的广交会(秋季)在广州琶洲展馆开幕。家电展馆区,众多采购商驻足在海尔展台,被海尔的“F+自由嵌入式冰箱”、“智慧洗洗衣机”和“‘云鼎’空调”这三款高端新品吸引着。海尔市场部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一直以来,中国品牌普遍采取贴牌模式,拉低了整个品牌的消费者印象,在全球的市场上,中国制造并不罕见,但‘中国品牌’却很稀缺。而海尔凭借高端转型,在全球市场取得了不俗的业绩,1~8月海尔的白色家电整体出口销量增幅22%。海尔品牌独占海外中国家电品牌的86.5%,并且其自主品牌占比近100%。海外每销售10台中国品牌的白色家电,有8台来自海尔。”
    在全球家电市场能站稳脚步,位居出口企业领先地位,海尔如何取得成功?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所长张莉认为,“要培育外贸的竞争新优势,就是要通过服务来为外贸增值,除了提高产品质量,还要在服务上多做创新。跨境电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好的途径。”海尔集团以优质的服务闻名,在其网上商店中,除了常规的推荐产品,还有产品定制。
    海尔小家电跨境综合服务平台两年前上线,该平台旨在为小家电外贸行业提供产品设计、管理和运输等多方面服务。该平台设立目的是从设计、产品和原料等整个供应链环节为国内中小家电企业提升外贸能力。平台的诞生也再次验证了海尔正从一个品牌制造者逐渐向服务平台型转变,同时也是顺应了海尔提出的“互联网+”战略转型计划。
    来自21世纪经济研究院的调查表明,跨境电子商务有望成为我国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今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3.6万亿元,其中出口规模达2.75万亿元,占比高达76.4%,进口规模8624亿元,占24%。
    显然,传统制造企业转型跨境电商已成了一种趋势,但“互联网+外贸”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还无法与大企业竞争。这需要政府部门培育外贸新型服务平台,带动更多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山东省在培育外贸新模式新业态上,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山东省滨州市有很多中小外贸企业,面对利润较高的国外市场,虽然有不少的客户,但由于没有外贸操作经验和融资实力,不敢去接单。面对这种情况,该市商务局积极为企业搭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其中,黄河三角洲实业有限公司、滨印集团两家企业获得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认证,为这些中小外贸企业提供从接订单、起草合同到报关、退税、联系物流等“全流程”的外贸综合服务,使企业外贸业务走上正轨。
    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逐步深度融合,成为优化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途径,对生产、流通、消费乃至人们生活带来了深刻影响。跨境电商贸易已是互联网时代对外贸易的新模式。目前,山东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已发展到30家。济南海关现场业务处副处长赵凌云介绍说,将采取一些针对性、个性化的措施,帮助这些平台更好地释放一些政策活力,吸引更多的中小微企业。
    新业态、新模式有效激活了“不懂不敢不会”做外贸的中小微企业。去年,山东省新增有出口实际业绩的企业7833家,占全部出口企业的21.5%。    来自商务部网站信息显示,民营企业成为外贸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出口中的比重首次超过外资企业,由2011年的33.5%提高到2016年的46%,提高12.5个百分点。外贸企业创新能力、品牌建设、营销能力不断增强,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自主营销渠道以及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产品出口增速高于传统商品。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快速增长,成为新的增长点。
    “十九大报告提出,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这不仅明确了我国外贸发展的目标,也指明了具体实现路径。”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外经所副研究员杨长湧说。杨长湧表示,总体上看,我国外贸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动能转换和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为经济稳定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要看到,我国与贸易强国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对此,我们要以创新驱动和扩大开放为动力,优化外贸布局,加快外贸新优势培育,推动外贸多元平衡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