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0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召开讨论会。与会代表普遍表示,过去5年中国金融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资本实力、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均有了较大飞跃,十九大之后还将继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进一步扩大金融业改革开放,同时做好防范化解风险的攻坚战。本报编辑部特撷取其中的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周小川:要防止顺周期中的“明斯基时刻”
    在央行行长周小川看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在各个国家的情况不一样,风险点也不一样,但也有共同的东西:首先,从全球来讲,都要防止恶性通货膨胀所造成的风险。其次,要防止资产价格剧烈调整所导致的风险,资产泡沫既有可能出现在资本市场上,也有可能发生在房地产市场上,还可能出现在影子银行、金融衍生产品方面。第三,对于经济转轨国家,特别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来讲,一种现实的金融风险就是所谓金融机构大面积不健康的风险。在转轨过程中可能不良资产会非常多,财务上出现的缺口导致亏损可能非常多,而且在制度转变过程中,可能规则、监管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不足,这是一种系统性风险。
    周小川特别强调说,如果经济中的顺周期因素太多,使这个周期波动被巨大地放大,在繁荣的时期过于乐观,也会造成矛盾的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出现所谓“明斯基时刻”,这种瞬间的剧烈调整,也是要重点防止的。
郭树清:金融监管会越来越严
    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过去5年中国银行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有目共睹,但也集聚了一些风险隐患,银监会深入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积极稳妥处置重点风险,银行业资金脱实向虚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下一步银监会还会继续加大力度,加强风险管控,从今后整个趋势看,金融监管会越来越严。
    郭树清在会上谈到,未来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问题也是特别需要注意的。银监会将和包括央行在内的监管机构密切配合,研究制定相关措施和办法,以防范流动性风险。同时,金融监管部门还会协作防范跨领域和跨市场风险及外部风险。
    “防范风险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还要继续加大力度。可以肯定的是,十九大后仍会加大风险管控,从今后整个趋势来看,金融监管会越来越严,银监会会严格执行法律、严格执行法规、严格执行纪律。”郭树清强调说。
林国耀:重塑保险监管理念突出保险业保障功能
    中纪委驻中国保监会 纪检组组长林国耀在会上表示,作为金融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保险业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保险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问题和隐患,下一步要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扎实推进保险业改革发展和监管工作,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回归本源,重塑保险业发展理念和监管理念,突出保险业姓保,监管姓监,切实做好服务实体经济,防控保险风险,深化保险改革,不断开创保险行业发展的新局面。
刘士余:尽早建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发言时表示,我国资本市场一方面要打好防范化解风险的攻坚战,另一方面也要补短板,不能制约去杠杆的进程,要为经济结构优化做出应有的贡献。证监会系统会持续推进改革,扩大开放,推进法制化建设,尽早建成富有国际竞争力和中国特色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刘士余介绍说,现在市场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不过证监会也在迎难而上,今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持续推进,沪港通、深港通都运行正常,A股被纳入明晟(MSCI)新兴市场指数,证监会最近也加入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司治理委员会等。
    “十九大报告对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注入了正能量,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新机遇。证监会将持续推进改革,扩大开放,推进法制化建设,尽早建成富有国际竞争力和中国特色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刘士余说。
    刘士余表示,报告中明确,从现在到2020年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这些风险就包括金融风险和地方债务风险。与此同时,补短板也是报告中明确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就包括补齐中国资本市场短板。因此,我国资本市场一方面要打好防范化解风险的攻坚战,另一方面也要补短板,不能制约去杠杆的进程,要为经济结构优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易纲:“双支柱”调控框架意在维护金融系统稳定
    央行副行长易纲指出,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提出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这里的“双支柱”指的是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金融危机前主流央行的政策框架以货币政策为核心,稳定物价是政策目标,对防止高通货膨胀起到了很好作用。
    易纲称,本轮国际金融危机说明,价格稳定并不代表金融稳定,危机前美国的物价稳定,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市场行为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跨市场风险传染性较强。因此,大家反思到,只有货币政策对于维持金融系统稳定还不够,金融系统风险的主要来源是金融顺周期性和跨市场风险传染,宏观审慎就是对金融顺周期性和跨市场风险传染对症下药。
    易纲表示,建立“双支柱”调控框架可以起到两方面作用:一是保持币值稳定,二是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中国较早探索和实践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积极稳妥推动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另一方面着力建立金融宏观审慎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