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打造“四个一批”强化集聚优势

作者:
    海淀“双创”示范基地以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落实国家“双创”工作部署为目标,以创新生态建设为重心,高标准打造一流“双创”示范基地,“四个一批”成果初步显现。
    
建设一批高端“双创”要素集聚示范区,打造全国“双创”引领高地

    一是深入推动中关村大街改造提升工程,做优中关村大街新形象。启动中关村大街形象提升规划国际竞赛,实施中关村大街视觉系统建设;加快推进业态转型升级,完成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55万平方米,吸引了一批符合中关村大街新定位的机构入驻。目前,国际医学健康技术创新中心、普华永道北京创新中心、中关村京港澳创新中心、北京加州科技服务中心、中以技术交流中心等一批国际化项目已经或即将落地中关村大街。
    二是着力完善中关村创业大街建设,做好中关村创业大街新名片。中关村创业大街成为科技企业集中诞生地。自2014年6月12日开街以来,中关村创业大街及入驻机构累计孵化团队1900家,其中,海归和外籍团队222家,总融资家数743家,总融资额91.04亿元,融资成功率39%,平均融资额1225万元。融资超过1亿元的40多家,独角兽企业2家。
    三是推进中关村智造大街建设,做实“双创”发展的新支撑。中关村智造大街围绕智能制造产业继续扩展空间,打造全国高端引领的生态园区,加大支持并吸引更多国内外高端原创核心技术,高端产业资源聚集效应显著。截至目前,智造大街整体入驻企业及项目共计368个,入驻率达95%,包括清华、北大、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等围绕智能制造核心技术和生态链的创新平台。
    
搭建一批开放性“双创”平台,打造“双创”支撑的新经济策源地

    截至2017年一季度,海淀区已初步形成以105家市级众创空间(占北京市的49%)、69家创新型孵化器(占北京市的72%)、21家大学科技园为主体的创业服务体系,总孵化面积达260万平方米,形成了由集中办公区、创新型孵化器(众创空间)、创业社区、创客小镇、科技企业加速器、专业园区等不同载体构成的能够满足创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求的“双创”生态体系。
    与此同时,面向“双创”发展新需求,一批央企、龙头骨干企业、高校院所等搭建的“双创”平台、以及面向前沿产业领域的专业化“双创”平台迅速崛起,成为支撑海淀新经济,发展新产业的重要力量。目前,活跃在中关村的大企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达30余家,其中行业领军企业20余家、跨国公司6家。涌现出了联想之星、腾讯众创空间、微软创投加速器、中航联创、大唐网络、京东JD+孵化器等典型代表。
    
培育一批“双创”领军企业,厚植区域创新发展新动能

    一是在“双创”平台领域,一批领军企业迅速壮大。航天云网倾力打造中国第一家、世界第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为发展方向,依托航天科工雄厚的科技创新和制造资源,为政府、行业组织、各类企业及创业者等用户提供服务。目前,航天云网平台注册企业数量已逾68万家,其中线上注册的在京企业已逾7万家。盛景网联作为“中国领先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已成功服务3万家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和转型发展,已有10家学员企业登陆主板、创业板,超过1000家学员企业挂牌新三板。
    二是在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领域,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为独角兽企业,成为新经济引领者。涌现出了如小米、滴滴快的、爱奇艺、商汤科技等分布在智能硬件、交通出行、文化娱乐、人工智能领域的典型代表。截至2016年底,海淀区共有34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占北京市总数的52.3%;总估值为1497亿美元,估值占比为70%,超过中关村其他园区独角兽数量和估值的总和,成为独角兽企业集中涌现的区域。
    
力推一批“双创”品牌活动,打造全球创新创业活动标志区

    中关村创新创业季、盛景全球创新大奖(GIA)、36氪WISE大会、创启未来国际创业大赛等一批具有海淀特色和印记的创新创业活动,在全球的影响力已初步显现。如中关村创新创业季(2016),吸引了来自美、以、德、法、澳等在内的19个国家和地区的包括大企业、投资机构、政府机构、高校与科研院所、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在内的700余家机构,6000余个创业项目、5万人次参与。再如,“中关村国际创业节暨SJ-GIA盛景全球创新大奖2017”,面向中、美、以、德4个国家,聚焦医疗大健康、前沿科技、新能源、新材料、泛消费娱乐、企业级应用5大热门领域,面向全球A轮到C轮市值未超过10亿美金的最具潜力的独角兽企业进行筛选评比,已成为一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奖项。品牌活动的打造,进一步提升了海淀在全球的创新创业位势,吸引了国际优秀机构和项目的关注及落地,使海淀日益成为全球创新创业网络的关键枢纽与重要节点。
“四个一批”加快推进,“双创”基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区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海淀区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5036.8亿元,实际增长7.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57%。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2016年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427个,总数达7578个,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增长12.2%,技术合同成交额1523.9亿元,占北京市的50%,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11.4%,占北京市的43%。高精尖经济结构基本形成。2016年海淀区三次产业比例0.0411.1388.83,前三大行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在经济总量中占比达到54.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3%。科技金融体系持续完善。截至目前,海淀区累计设立参股基金40支,放大财政资金7.94倍,基金总规模超过270亿元,及规模超过8亿元的直投基金1支,规模为300亿元的并购基金1支,基本形成覆盖初创期、成长期到并购期的完整支持链条。2016年新增注册科技型企业17390个,新增注册科技型企业注册资本2110亿元,增长50.7%;上市、挂牌企业净增310家,截至2017年一季度,上市、挂牌公司累计达91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