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发展绿色化工打造千亿园区

——湖北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发展观察

作者: 黄世超 姚雷 李建民
黄世超 姚雷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李建民

    湖北省荆门市东郊,有一块风起云涌的热土。它抢占世界化工产业重新洗牌的机遇,依托荆门石化产业47年发展储备的底蕴,承载城市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的使命,建起了一座面积40平方公里的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
    绿色化工,承载着发展的生态理念;千亿园区,彰显着发展的强劲动力。这座化工产业园,在全市20个产业集聚区中拥有独一无二的特质。近2/3的面积为绿地,仅10平方公里为工业园区。延绵10公里的公用管廊覆盖园区主干道,上下游企业间物料及污水实现了封闭管道输送,并实施环保安全实时监控,智慧园区优势凸显。
    据园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起步较晚,但承载力、吸纳力强。作为湖北省仅有的两家专业化工产业园之一,园区已经形成了“一主两翼”的产业格局——石油炼制及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干”,精细化工、碳一化工为“两翼”。园区全力打造五大产业链——依托荆门石化千万吨油品提质升级、天茂集团碳四深加工、渝楚化工异辛烷、爱国石化润滑油等项目,打造石油化工产业链;依托固润科技光引发剂、美邦化学水性光固化剂、深圳有为紫外线吸收剂和水性光固化涂料综合生产基地等项目,打造光引发剂和水性涂料产业链;依托百杰瑞高纯锂盐、广东顺科锂电池电解液等项目,打造锂电池材料产业链;依托君尚科技医药中间体、中迅长青D-乳酸甲酯及其衍生物系列产品、江苏瑞孚信原料药生产等项目,打造医药原料药产业链;依托盈德煤制氢、中科诚毅油煤共炼等项目,打造碳一化工产业链。
    
五大突破实现工业年产值近300亿元

    2017年,化工园始终坚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基础设施配套“三轮驱动”,努力克服投资趋缓、融资趋难、经济下行的压力,主要经济指标逆势而上,实现了五大突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近300亿元。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大力开展点对点精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2016年至2017年间,共签约项目24个,签约投资额198.8亿元。
    ——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2017年共有10个新项目竣工投产,新加坡上市公司胜科水务投资的集中式工业污水处理厂建成试运行;留美归国博士创建的君尚科技是国内唯一拥有DME与CML生产工艺的企业,建成投产规模创单体规模世界之最;全国最大的光引发剂企业固润科技于2016年1月成功登陆新三板,实现了荆门市工业企业在新三板上市零的突破;爱国石化“双仙”牌润滑油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园区共有11家高新技术企业。
    ——基础设施及公用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路网建设实现了化工园和掇刀主城区贯通;水网建设实现了园区全覆盖;公用管廊建成10公里;供热(蒸汽)管道建设,实现辖区企业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安置房建设,完成508套,并全部入住;公共服务平台主体工程已完工;新开通2条到园区公交线路,有力破解企业职工出行难题。
    ——融资保障能力取得新突破。为解决企业资金短缺,助推企业发展,化工园与湖北银行荆门分行合作开展了园区企业资产融资业务,共获得3.85亿元重资产融资资金。此外,成立化工产业基金,对园区企业提供融资平台,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资金瓶颈。
    ——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合作共建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国家技术转移(荆门)分中心,刘中民院士团队正式入驻,郑阳博士等已在园区驻点开展工作。原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瞿金平院士正式入驻园区,建成瞿金平院士工作站。

四大机遇促进园区发展

    ——公用工程完备,基础配套齐全。近年来,园区坚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用工程,特别是在“三网一房”、综合管廊、工业气体岛、污水处理厂、固废填埋场、消防站、公共服务平台、铁路专用线等建设方面,已累计投入资金20亿元,不断完善园区硬件条件,有力增强园区吸引力和承载力。
    ——化工企业搬迁入园拉开大幕。按照规定,沿长江、汉江、清江1公里范围内不再布局重化工企业,新建的化工企业必须“进区入园”。按照这一硬性要求,将会有更好更多的化工企业搬迁至化工产业园区,促进化工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做大做强。
    ——荆门石化千万吨扩能改造获总部批准,为企地合作提供机会。荆门石化是园区石化产业的龙头企业,正在进行1000万吨油品质量升级及适应性改造,且已纳入中石化“十三五”炼油规划布局。扩能改造过程中,荆门石化可提供大量副产品。充分利用荆门石化副产品,可极大促进化工园石化产业链条的延伸。扩能改造后,部分现有装置将闲置,利用这些闲置装置可吸引更好资本和企业与荆门石化开展合作。
    ——园区实行“市区共建,区园合一”运行体制,由市委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形成现场办公会制度,市、区领导每月到园区调研指导工作,全力支持化工园发展。

六大目标努力实现全新园区

    2018年,园区将以大招商、大建设、大服务为抓手,创新发展思路,强化发展举措,全力推动经济总量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园区形象提升,为把化工园打造成为全国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和中部地区新型化工材料生产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突出三大方向,实现招商引资提档升级。坚持围绕企地合作、园区骨干龙头企业配套和高新区·掇刀区主导产业链加宽加长等三大主攻方向加大招商力度,确保明年引进投资额10亿元、2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6家,5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家。
    ——狠抓“三个一批”,实现项目建设提档升级。围绕项目招得来、留得住、建得成、长得大做文章,狠抓项目开工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和达产一批的“三个一批”,确保明年19个项目开工建设、15个项目建成投产、8个项目顺利达产。
    ——发力“三大工程”,实现园区功能提档升级。基础工程建设方面,启动园区东扩10平方公里工作。继续完善电网、水网、路网。全面完成综合公用管廊建设,实现污水处理、蒸汽、天然气供应全覆盖。启动铁路专用线建设,从蒙华铁路麻城裴庙站延伸至园区。智慧工程建设方面,建成智慧园区,对园区所有企业工艺流程和环境排放实行24小时在线监控。
    ——优化“三个环境”,实现项目服务提档升级。积极落实荆门市今年2月底提出的促进招商引资推动创新发展十项政策清单,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高水准“保姆式”服务。
    ——严把“三个关口”,实现项目建设管理提档升级。凡是入园建设项目的厂区详规,须报园区审核后,再上区规委会审定,并要严格按照要求放规划和建筑红线,及时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坚决杜绝随心所欲,随意建设的现象发生。严把企业项目安评、环评关。环评、安评通过不了,再好的项目也不能入园建设。严把企业项目安全生产关。建立健全化工园安全生产防控体系,坚决防范安全生产事故。
    ——组建三个平台,实现科技创新提档升级。依托荆门石化、荆楚理工学院,建成化工绿色技术研究院;将大连化物所国家成果转移中心迁入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合署办公;组建化工产业联盟,依托集企业孵化、产品研发、检验检测、企业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以科技创新促企业发展,进一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