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小镇不是智慧城市的“缩影”

作者: 杨冰之
杨冰之

    伴随着以大数据集合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应用,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层次改变。这一过程中,从智慧城市到如今的智慧小镇建设,都要抓住这一机会,为其特色赋能赋值。
    但智慧小镇不是智慧城市的缩影。智慧城市是个巨系统工程,而智慧小镇需要更多借助于外部资源的力量,把资本和技术聚集在一起。而从更一般的角度来说,无论是否建设智慧小镇,特色小镇都不妨把“智慧化”作为基本标配,充分利用数字红利形成新优势。
    中国需要一批各具特色、把人留住、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群、城市和小镇。
    尽管如此,近年来相比智慧城市,为何特色小镇,更确切地说特色小镇中的智慧小镇变得更热了?在我看来,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因为智慧城市的挂名已挂得差不多了,小镇的挂名还比较少,城市只有几百个,但是小镇却有几万个;二是很多小镇的总规模、产值和影响力不亚于一般的中小型城市;三是很多小镇,尤其是以第一产业集聚的小镇,在当前信息化环境和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动下,也面临着增长和升级的困难,要寻找发展的新路子,需要以特色小镇和智慧小镇的名义、理念来进一步理清新的发展思路、集聚新资源,使小镇实现二次腾飞。
    在智慧小镇的建设中,政府作为城镇建设的主导者,首先表现出了充分的建设意愿,他们对此非常关注。其次,很多企业也想把他们的新产品、新理念、新服务向小镇延伸,产业也需要转型升级,需要信息化加以支撑。此外,由于很多地方的房地产业已不复此前,也需要新的名片来彰显城市和小镇的魅力。所以镇长、供应商、企业家、老百姓都愿意和热衷于建设特色小镇。
    我个人判断,在中国经济整体向好的情况下,特色小镇会比智慧城市更热,因为每个小镇都希望有个“特色”标签,吸引产业资源和人才的集聚;每个小镇的镇长都希望借由“XX特色小镇”去宣传、招商引资和引进人才,打造小镇新名片。
    但是,智慧小镇并不是智慧城市的缩影版。就像我们平常所说的大黄鱼和小黄鱼,并非同一个品种,智慧小镇和智慧城市间的关系也类似。
    智慧小镇与智慧城市虽然在发展理念上相同,但建设方式存在差异,聚焦发展点也不一样。千万不要用建设智慧城市的方式建设智慧小镇,这样相当于浪费了一个工程,除非小镇的人才、规模和产值跟一个城市差不多。其实,要把小的地方做亮、做出特色,就要把基本服务嫁接好,更多地利用外部资源做事情。其关键就是资源集聚能力,每个特色小镇都要在资源集聚方面做足功夫,把产业相关的生产企业、要素、资金等汇集起来。资源汇集的程度和专业性、适应能力是衡量特色小镇的重要指标。
    实际上,我认为,特色小镇因何而特?因何而胜?除了要结合地方现有区位、产业、资源、文化优势,去创建特色和品牌外,一定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把数字红利充分用上,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形成新优势,使得“智慧化”成为特色小镇的基本标配。
    在对智慧城市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我认为考察一个小镇的智慧水平,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管理能力,二是不搞重复建设,三是吸引力特别是吸引和留住年轻人的能力。政府既要积极有效作为,又要注意有限作为,要到位不缺位、有为不越位。在智慧小镇的前期和后期,政府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
    (作者系国脉互联董事长,本文整理自其于2017第三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