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个方面着力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

作者:
    在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作了讲话和总结讲话。会议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分析了当前形势、部署了2018年经济工作。我认为,对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抓好“四个落实”。

    一、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基本特征是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回顾过去,我国在20年前提出转变增长方式,在10年前提出转变发展方式,党的十八大提出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即速度转轨、结构转型、动能转换,党的十九大提出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践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提高,特别是这五年来有大的跃升。
    高质量发展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是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发展,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发展,是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有成效的发展,是供给体系和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实现供求动态平衡的发展,是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的发展。
    我们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确定发展思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制定经济政策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实施宏观调控要正确处理好速度与质量、效益和结构的关系,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中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办法,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要研究建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测算计算方法和评价办法。去年以来,国家统计局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建立了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以及分地区的计算结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将于年底前公布,在此基础上还将抓紧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

    二、落实坚持稳中求进的重要原则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过去几年,在经济领域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通过综合施策,实现了国民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调整了经济结构,化解了下行压力。
    今年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内需是增长的主导力量,消费是第一拉动力,农业基础稳定、工业制造业水平上升、服务业是第一大产业,特别是就业持续扩大。今年1~11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80万,国家统计局还处于测算阶段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11月末在4.9%左右,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在4.8%左右,低于这几年5.1%、5.2%的水平。居民收入增长略快于经济增长,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快速增长,1~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3.3%,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9%,财政收入增长达到9%左右。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我们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把稳和进统一起来,把握工作节奏和力度,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稳,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稳经济、稳物价、扩就业、增收入,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要加大促改革、调结构的力度,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统筹各项政策,加强政策协同,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政策取向,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结构性政策发挥更大作用,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社会政策要注重解决突出问题,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再快一些并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我们将加强统计监测调查与核算,及时公布经济数据,服务于宏观调控和社会公众,同时加强统计分析和预测,提供政策咨询,做好政策解读,为引导和稳定预期贡献力量。

    三、落实打好三大攻坚战的决策部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今后3年要重点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衡量微观杠杆率,从统计上说,企业的负债率是一个重要指标,而衡量宏观杠杆率,通常用负债与GDP的比例这个指标。前几年货币供应量增长比较快,而实际GDP和名义GDP是放缓的,宏观杠杆率上升,对此要加以控制。明年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加强监管制度建设。
    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过去五年,我国扶贫脱贫取得显著成效,平均每年脱贫1000多万人,按照现行标准,到去年底还有4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今年提出要继续实现脱贫1000万人以上。扶贫工作越往后难度越大,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要保证扶贫质量,瞄准特定扶贫的群众,实行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内生动力,加强考核监督。
    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近年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明显。明年要继续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还要深入实施“水十条”,全面实施“土十条”。为此,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调整运输结构,推进交通提质增效和减排,加大节能降耗的考核力度。

    四、落实改革开放、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民生保障改善等重点任务

    明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今年“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明显成效,去产能方面,已经完成全年预定任务;去杠杆方面,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5.7%,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去库存方面,到11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5.96亿平方米,比去年11月末同比下降13.7%,比前年末减少了1亿平方米以上;降成本方面,在去年减税降费1万亿元的基础上,今年预计又减了1万亿元企业成本负担;补短板方面,农业、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得到加强。
    明年要继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破”就是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处置“僵尸企业”,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立”就是大力培育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降”就是大力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通过深化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用能、物流成本,继续减税降费。还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进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深化“放管服”等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要在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上进一步拓展,更要在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拓展。在吸引外资方面,今年国务院先后出台两个促进吸引外资的文件,效果开始显现,今年前11个月全国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9.8%,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26.5%,比去年、前年明显加快。明年要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进一步促进吸引外资,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在有效引导支持对外投资方面,目前对外投资真实性、合规性审查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非理性的对外投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11月当月非金融企业对外投资实现了月度同比正增长,前10个月都是负增长,而且去年基数很高。明年要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合理引导对外投资方向,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在促进贸易平衡方面,今年商品进出口贸易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其中出口增长在10%以上,进口增长在20%以上,这反映了国际市场回暖的一面,更是我们外贸调结构、以质取胜的结果。明年要继续促进贸易稳定向好,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强化科技创新,支持应用基础研究,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双创”升级版,促进创新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去年国家统计局根据联合国五大组织提出的统计规则和制度,把R&D(研发与投入经费)中能够产生效益的部分计入GDP,引导了全社会特别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去年和今年R&D增速明显加快,占GDP的比重也在提高。今年在国家统计局统一制度下,各省份R&D也按国际规则计入GDP,从这个角度能够反映出各省份科技进步的程度,可以说,投入科技创新,就是投资未来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刚刚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反映了过去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今年农业统计的数据显示,粮食产量略有增长。明年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近几年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较快,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和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为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下了基础。明年要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保护发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崛起、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发展,促进“一带一路”相关地区的开放开发。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5%,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这已经是连续第四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但是,居民就业增收任重道远,民生保障改善无小事,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雪中送炭、送温暖到家,注重解决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等群众关心的问题。还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实行差别化调控,解决好居民住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