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大戏:人工智能越来越能

作者: 王晓涛
图为地平线发布的旭日处理器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王晓涛

    年终岁末,百度搜索的年度搜索榜单如期而至,在2017百度沸点国人搜索榜单十大科技事件中,AlphaGo对战柯洁、智能音箱热卖、无人驾驶汽车上五环3大AI事件入围百度2017科技热搜,而且“AlphaGo对战柯洁”更是排名第一。
    这一结果与今年的“大片”——人工智能的火热完全吻合。即便到了年尾收官之时,人工智能依然不乏热吸源:12月20日,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地平线成功发布中国首款全球领先的嵌入式人工智能“中国芯”——面向智能驾驶的征程(Journey)1.0处理器和面向智能摄像头的旭日(Sunrise)1.0处理器。加之11月初寒武纪发布智能芯片,表明中国创新科技公司在智能芯片领域业已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前传:“布道者”AlphaGo隐退

    5月27日,被称之为“人类最后的希望”的柯洁,迎来了“人机大战”的结局:0比3负于AlphaGo。在短短25个月的时间里,AlphaGo站到了围棋的巅峰位置,随后,其创造者DeepMind公司宣布AlphaGo退役。
    人工智能今天能如此为人们所关注,其中AlphaGo功不可没。尽管人工智能已有60年的历史,但它为世人所瞩目却是在AlphaGo出现之后,后者仅仅用了两年,就完美地完成了这场近乎“布道”的科技知识普及。
    当然,改变围棋并不是AlphaGo的最终目的。DeepMind创始人哈萨比斯曾在多个场合提到过,自己成立公司主要是想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人类的生活。而他们确实已经在医疗领域开始行动。目前,他们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英国癌症研究中心领导的健康研究机构,以及谷歌的人工智能健康研究团队共同合作,用机器学习技术对抗乳腺癌。在此之前,他们还曾宣布与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合作,为其开发患者健康风险警告系统。
    “最终,我们想要将这些技术应用到真实世界的重要问题中。因为我们用的方法是通用的,我们希望有一天,它们能延伸得更广,帮助解决最紧迫的社会问题,从医药诊断到环境模型。”哈萨比斯说。
    据报道,在金融行业,全球首只完全由人工智能自主选定投资标的、以美国股票为投资组合的ETF类型基金今年10月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问世。该基金由位于硅谷的EquBot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使用了IBM公司的“沃森”人工智能平台。这标志着人工智能取代人脑的革命在金融业拉开序幕,今后可能对此类知识密集型行业产生强大冲击。

剧情:“中国芯”打造中国方案

    在地平线新品发布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张钹表示,人工智能走到今天,计算机硬件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深度学习出现后,数据密集型的计算在传统硬件架构下的效率是非常低的,而专门面向深度学习算法的硬件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这提供了硬件发展的新思路,用算法和软件来定义硬件。他说:“人工智能不只是要求深度学习的芯片,今后将有更多的算法要求硬件支持。芯片的结构越来越像大脑,所以我们又把它们称为类脑芯片、智能芯片,这将是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方向。”
    地平线成立于2015年7月,是中国第一家提出自主研发人工智能芯片与第一个实现量产流片的人工智能公司。目前地平线已获得包括晨兴资本、高瓴资本、红杉资本、金沙江创投、创新工场、真格基金、青云创投和英特尔投资等多家机构的投资。据了解,完全由地平线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芯片,具有全球领先的性能:可实时处理1080p30帧视频,每帧中可同时对200个目标进行检测、跟踪、识别,典型功耗1.5W,每帧延时小于30毫秒。
    地平线同步发布了针对智能驾驶、智能城市和智能商业三大应用场景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说:“与通用芯片的商业模式不同,地平线的芯片更聚焦在针对不同场景下的具体应用,并与产业伙伴协同共赢共享价值。只有解决现实场景的具体问题,做好产业的赋能者,人工智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
    据了解,地平线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通过对驾驶场景中的目标精确定位,为汽车打造自动驾驶的大脑,实现了车道偏离、车辆及行人碰撞预警等高级别辅助驾驶(ADAS)功能。发布会上,地平线公布了同奥迪、长安汽车等公司的合作。各方将基于地平线领先的嵌入式人工智能视觉芯片与相应解决方案,发挥各自优势,释放“中国芯”的潜力。
    在“征程”和“旭日”成功发布的同时,地平线也为自己定了个“小目标”。余凯表示,预计到2020年,地平线BPU(分支处理单元)将赋能上亿物联网智能感知终端,而到2025年,3000万辆汽车将内置地平线自动驾驶BPU。
    地平线的豪言,让记者想起了寒武纪此前的壮语。11月6日,在寒武纪举办的新产品发布会上,公司创始人兼CEO陈天石在谈到公司未来3年的发展时,同样道出了自己心中的两个“小目标”:“第一,3年后,要力争占据中国高性能智能芯片市场30%的份额。第二,3年后,要力争全世界有10亿台以上的智能终端使用寒武纪的终端处理器技术。”
    尽管上述两家科技新锐公司均称自己的发展目标是“小目标”,但在智能时代,芯片的使命将从信息时代支撑经典计算任务,转变为支撑智能处理任务,这一转变必将诞生新的伟大的芯片公司,这无疑是地平线和寒武纪的机遇。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丁文武更是直言,希望地平线未来成为英特尔那样的巨头。

高潮:人工智能的中美之争

    “在MIT科技评论所发布的2017年上榜企业中,虽然美国在算法上依然遥遥领先,但中国的很多算法已经榜上有名,如百度、阿里巴巴、科大讯飞等,而在上一年度,在语音接口技术上,中国只有百度一家企业上榜,而美国多达4家。”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山今年5月在“人工智能甲秀论剑”论坛演讲时兴奋地说:“在人工智能细分的领域当中,我们已经有了明显的优势,如在去年的计算机视觉国际大赛ILSVRC上,中国拿了5个单项的第一,而在此之前,我们一次冠军都没有拿过。”
    的确,在全球AI的浪潮中,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在加紧布局,而在这场竞赛中,中国并不落后,按照赛迪顾问在《人工智能新赛场中美对比》研究报告中的说法,即“中美双雄格局显现”。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来自乌镇智库的张晓东表示,在AI企业的数量上,中国与美国的数量差距正在不断缩小。“2016年,两国新增AI企业数相差仅为19家”,但他话锋一转:“作为一个产业来衡量的话,中国在AI领域要接近或超越美国的话,大概需要10~15年的时间。”
    对比中美两国AI的发展,卢山认为数据是中国的一大优势。他说:“中国是一个数据大国,在数据积累方面更有优势。2016年,中国的数据资源占全球的21%,预计到2030年将占到全球的30%,届时美国的数据将占全球的29%,双方在数据量的占有上基本持平。”
    而在AI的应用方面,美国的应用市场更为成熟,产品渗透率更高。去年中国的AI市场规模是100亿元人民币,增长速度是24%,而美国的AI市场规模则达562亿元人民币,增速为18%。
    在人才方面,美国在AI专业化人才总量上目前依旧保持领先。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数据,到2030年,中国25~34岁年龄段的毕业生数量将增加300%,而美国约为30%。因此,在新增的AI相关领域毕业生供给数量上,中国更具优势。
    张晓东表示,在AI的专利数量上,中国在2011年就已经超过了美国,至今保持这一态势。例如,在自然语言处理、无人车、计算机视觉3个领域中,中国的专利数量均超过了美国。其中,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方面,中美两国的专利数量差距还在扩大的态势中。以计算机视觉为例,最近5年,中国申请的专利数比美国多出的数量,2012~2016年依次为690、876、1210、2240、3179项。“但是从质量上看,目前我们还是落后于美国,如在论文的引用和专利的使用上,我们的专利影响力是落后于美国的。”张晓东说。

伏笔:B端市场率先启动

    未来AI的市场在哪里?深醒科技董事长卢臻坚定地认为,AI市场将迎来B端开启的时代。“人类社会的商业发展就是一个B端到C端,再到B端的轮回,每个轮回就是20年的时间”,卢臻预言,“在未来20年,会出现财富规模要远远超越马云和比尔·盖茨的商界精英,因为今天C端市场已经关闭了,而我们则站在了B端市场的起点,就像当年比尔·盖茨和乔布斯站在C端市场一样。”
    那么,就AI而言,为什么2B的市场一定会来临呢?在卢臻看来,B端和C端两个市场间存在明显差别,C端是体验型引导的,要求几乎所有的产品参数达标了才会有市场,而B端市场是单一指数引导型的,即只要个别的关键性参数达标,就会有企业或政府部门买单,而当前的AI就具有典型的B端市场特性。
    事实上,人工智能现在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今年的“双11”中,阿里巴巴创造了单日1682亿元的新纪录,而在新纪录的背后,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设计师“鲁班”一天可以设计4000万张海报,而在整个“双11”活动中,累计生成了4.1亿张海报;客服“店小蜜”代替7.5万人连续工作24小时,在整个服务体系中,人工智能服务目前已经达到了95%;菜鸟网络完成了8.12亿个订单;阿里云每秒成交32.5万笔。
    事实上,中国科技三巨头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均已开始向人工智能进军,在国内和海外建立专家实验室,聘请顶级工程师。和谷歌等美国同行一样,他们利用机器学习进入了一些较新的领域,包括自主驾驶、医疗诊断、用于支付验证的面部识别,以及可用语音操作的AI功能硬件。
    回首2017,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亮点颇多,我国发布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人工智能在生态体系和技术落地等方面也取得了诸多实际进展,但如果畅想一下未来它将给人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今天我们所取得的进展,显然只是巨变的开始,而我们所看到的那些亮丽场景,不过是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