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支撑环境建设任重道远

作者: 潘晓娟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潘晓娟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首次提出了“互联网+”。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各行各业根据该文件精神相继发布了各自的“互联网+”行动计划。自此,“互联网+”行动在我国迅速开展,很快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进力量。
    在日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召开的“互联网+”支撑环境建设研讨会上了解到,通过两年多来的发展实践,“互联网+”仍然是当前社会各界信息化建设和产业创新发展的业务核心。以2016年的数据为例,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2.6万亿元,同比增长25%,占GDP的比重超过30%,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互联网+”行动离不开技术创新

    某种程度上,“互联网+”支撑环境建设成为人们热议的主要话题。“互联网+”支撑环境建设该如何进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互联网+”支撑环境建设研讨会上表示,互联网+”行动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创新,核心是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数据共享平台,加强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开放共享。此外,还要加强对个人隐私保护的力度,尽快将大数据产权交易规则纳入议程。
    “信息化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人类,国家要抓住信息化的机遇,这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在研讨会上指出,我国正在进入信息化的新阶段,生活方式在变,生产方式、社会结构也在变,未来还会有很多新的技术涌现出来。“互联网+”行动的顺利推进,需要更高的技术支持,才能不断地完善“互联网+”的支撑环境建设。
    隆国强分析认为,“互联网+”支撑环境和技术进步是没有止境的,一定要与时俱进。在“互联网+”行动及其支撑环境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处理好如下四种关系:一要处理好技术的先进性和技术的可行性的关系;二要处理好包容创新和依法监管的关系;三要处理好开放竞争和安全可靠的关系;四要处理好国际协调和国内特性的关系。总体来看,需要从技术、经济、社会各个层面采取相应的措施,要抓住互联网技术进步带来的战略和机遇,积极推进“互联网+”支撑环境的建设。

“互联网+”还需强化基础设施保障

    未来,究竟该如何营造“互联网+”的支撑环境?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在研讨会上表示,“互联网+”行动实施两年以来,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成效显著,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但是,当前仍有不少因素制约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互联网+”的支撑环境建设不仅涉及面广,而且与现有的法律法规存在诸多矛盾和冲突,建设难度很大,需要遵循前瞻性、包容性、系统性和渐进性原则。当前,应就一些重要领域,如“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以及一些共性问题加快制度建设步伐。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发布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互联网+”的支撑环境建设研究》认为,为促进“互联网+”的顺利发展,当前有必要从顶层设计角度系统规划保障“互联网+”发展的支撑环境。为此,该课题组提出,“互联网+”的支撑环境建设涉及面广,建设难度大,当前应就一些重要领域和问题加快制度建设步伐。一是加强宣传,为“互联网+”营造一个有利的社会发展环境;二是构建自主创新生态体系,夯实“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保障基础;三是合理认识其基础设施条件,综合推进“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四是重点加强共性问题的制度建设,为“互联网+”构造有利的软环境。